•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理学院杨英杰、陈晓非在 Science发表关于流星撞击火星研究的评述文章

  • 南科大柳卫平团队与合作单位联合在nature发文揭示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理学院殷嘉鑫在Nature撰写笼目晶体综述

  •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 理学院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与师生分享学术之路

  • Nature发文!俞大鹏院士课题组联合团队发文展示量子纠错优势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理学院彭亚涛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最高级别国际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员彭亚涛在超低温集成电路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A Cryogenic SiGe BiCMOS Hybrid Class B/C Mode-Switching VCO Achieving 201dBc/Hz Figure-of-Merit and 4.2GHz Frequency Tuning Range”为题,发表在有“芯片奥林匹克”之称的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最高级别会议 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 Conference (ISSCC) 2022上。


微信图片_20220424084604.jpg


随着社会经济对信息处理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经典计算机难以应对日益增加的计算能力需求。量子计算机利用微观粒子叠加和纠缠等物理特性,以量子比特(qubit)为基本计算单元,具有经典计算无法比拟的超强信息携带和并行处理能力,在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研究、新型材料研发、医药合成、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众多领域将产生重大影响。一个量子计算机硬件分层系统包含量子处理器、量子测控电路、经典处理器(见图1)。 量子测控电路实现了对量子处理器层的控制、读取、 监测、系统同步等功能。现行主流的量子测控系统工作在常温环境, 通过同轴线实现量子器件与常温测控电路或者仪表的信号互连,受限于稀释制冷机的空间和制冷功率,这种方式可以测控的量子比特数目十分有限。超低温(Bi)CMOS (即Cryo-(Bi)CMOS) 集成电路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大规模量子器件/量子比特的控制和读取问题,是实现量子计算机的必由之路。


微信图片编辑_20220422155111.jpg

图1 常温和超低温量子测控系统


本研究对超低温量子测控系统中的低噪声信号源开展工作,旨在解决超低温环境下CMOS器件的flicker noise大幅恶化(10~20 dB)而引起的信号源相位噪声性能不佳、调谐范围受限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Class B/C混合模式切换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到超低温压控振荡器(VCO)的设计中。一方面,模式切换拓展了频率调谐范围,同频耦合的VCO单元能够带来3dB的相位噪声优化。另一方面,Class B /Class C VCO的混合耦合模式能克服Class C VCO的启动问题,绕开了自启动电路,从而降低了电路功耗。同时,该研究创造性地将SiGe HBT器件引入到超低温VCO的设计中,有效规避了flicker noise超低温恶化的影响。


微信图片编辑_20220422155125.jpg 图2 混合模式切换超低温压控振荡器原理图和工作模式


图2 展示了研究人员提出的VCO的核心电路原理图和模式切换方法。电路包含了两个振荡器单元,分别偏置在Class B和Class C模式, 振荡器单元由共模开关SW1~SW4(由PMOS晶体管实现)实现耦合。Class C VCO具有更低的相位噪声和功耗,但在静态下存在启动难问题。在提出的结构中,Class B VCO开启振荡后能够激励Class C VCO, 从而保证了VCO的正常工作。由于开启的开关在共模信号间,因此不会引入插入损耗而降低相位噪声。通过两个弱耦合的LC-tank,构建可调双模谐振器,配置SW1~SW4能无耗抑制一个谐振模式,从而实现频率粗调谐,获得倍增的 VCO频率调谐范围。研究通过对超低温(4 Kelvin)下的器件建模和分析,设计了合适的偏置电路和电路参数,确保了振荡器在超低温下运行正常。

芯片通过130nm SiGe BiCMOS工艺进行了流片验证和超低温电子学性能测试(图3)。测试结果显示VCO能够在超低温下正常工作,调谐范围覆盖13.9~18.1 GHz, 功耗约3 mW, 相位噪声在-119~-113dBc/Hz~1 MHz offset频率, 最佳综合指导达到了201 dBc/Hz。对比基于MOS器件的超低温振荡器,本芯片在超低温下没有出现明显的flicker noise区域相位噪声恶化的现象。芯片测试性能满足量子测控超低温信号源的性能指标要求。

本论文所阐述的设计,为超低温信号源、超低温SiGe HBT芯片的研发提供了参考,给出了拓展VCO的频率调谐范围、克服C类振荡器启动、降低VCO相位噪声的新思路。


微信图片编辑_20220422155152.jpg

图3 芯片显微照片、测试PCB以及相位噪声测试曲线


该研究为南科大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教授Edoardo Charbon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之一,彭亚涛为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讯作者,南科大为论文第一单位。

 

论文链接: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731542 

 



供稿: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通讯员:张越

主图: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