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 南科大何佳清团队通过捕获的空穴释放和赝纳米结构巧获高性能热电材料

  • 南科大林君浩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二维全有机钙钛矿晶体,揭示其超低电子剂量有机官能团结构表征

  • 理学院院长俞书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原创成果和技术的诞生地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南科大化学系张绪穆课题组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发表综述文章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席教授张绪穆课题组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发表题为“Noncovalent Interaction-Assisted Ferrocenyl Phosphine Ligands in Asymmetric Catalysis”的综述文章,总结课题组在基于氢键、离子对等非共价作用的催化剂设计和催化不对称反应。该综述被选作期刊封面文章。

图片1.png图1. 期刊封面图


酶利用多个活性位点的协同以实现底物的识别、活化及反应的选择性控制,其中氢键、离子键等非共价作用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二十年来,基于非共价作用的有机小分子“仿生”催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催化剂和底物之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是实现底物活化和良好手性诱导的关键。图2中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非共价相互作用(PNAS 2010, 107, 20678-20685),其中位阻、色散、偶极等作用与两个基团的距离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有效作用范围十分有限。而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的距离范围适中,是应用于催化反应的良好范例,酶催化往往具有高的反应活性和专一性,也主要是由于其与底物之间能形成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等多种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有机小分子催化经过了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图片2.png

图2. 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和催化剂设计原理


将有机小分子催化和金属催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到同一分子中,能够解决单一催化剂面临的难点问题和两种催化模式间可能存在的不兼容问题,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有希望发展出一个新的催化体系。在运用有机催化结构单元对底物进行活化和良好手性诱导的同时,通过金属催化结构单元对底物进行多重活化,不仅拥有有机催化高选择性的特点,还保留了金属催化的高催化活性。

基于生物驱动的“拟酶”策略,张绪穆课题组将手性二茂铁优势骨架接入脲、硫脲、方酰胺等氢键供体和离子对作用基团氨基,设计出一系列双官能团配体,例如含有硫脲基团的Zhaophos和含有氨基的Wudaphos/SPO-Wudaphos,实现多种有挑战性底物的不对称氢化。底物范围包括电中性和离子型,涵盖了烯烃、亚胺、杂环、氧鎓盐等;催化剂-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涵盖了硫脲-硝基、硫脲-羰基、硫脲-磺酰基、硫脲-卤素离子、铵盐-羧酸根离子对等。从2013年Zhaophos发表,至今已有7年时间,该催化体系已经发表三十余篇文章,成为将过渡金属催化和有机催化相结合的典范。张绪穆教授将其称为Metallorganocatalysis。

图片3.png


图3,含有硫脲基团的Zhaophos和含有氨基的Wudaphos/SPO-Wudaphos


Zhaophos、Wudaphos/SPO-Wudaphos等配体的应用,表明将金属催化和有机催化策略结合的成功,为催化剂设计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该文章作者是:Zhaophos的合成者——中山大学副教授赵庆阳,Wudaphos/SPO-Wudaphos的合成者——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陈才友、南方科技大学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温佳琳、武汉大学副教授董秀琴、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张绪穆。文章通讯作者为赵庆阳、董秀琴、张绪穆。

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催化化学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科创委的大力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ccounts.0c00347


 

 



供稿单位:化学系

通讯员:吴笑弟

编辑:程雯璟

主图设计: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