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理学院杨英杰、陈晓非在 Science发表关于流星撞击火星研究的评述文章

  • 南科大柳卫平团队与合作单位联合在nature发文揭示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理学院殷嘉鑫在Nature撰写笼目晶体综述

  •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 理学院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与师生分享学术之路

  • Nature发文!俞大鹏院士课题组联合团队发文展示量子纠错优势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学院生活

“杰青”卢海舟:在南科大成长,把挑战当祝福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和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授卢海舟获得了本年度“国家杰青”项目的资助,项目名称为“磁场中拓扑物质的电子输运理论”。



1.PNG

卢海舟


日前,卢海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讲述了他在南科大充满挑战和成长的旅途。



心无旁骛,相信认真与专注的力量


卢海舟目前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研究兴趣是利用量子场论方法研究拓扑物质等新材料中的物相和电子输运,已有多个理论工作被实验支持和应用。


卢海舟办公桌边的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心无旁骛”四个大字,以此告诫自己要时刻保持专注。


对于做物理理论研究的人来说,用计算机算比用笔算要轻松容易。但卢海舟依然经常在遇到难题时坚持用笔苦算,在帮助自己理清思路的同时,他尝试从模式化的思维中找到突破口。


“对我而言,做好学术研究的秘诀就是专注。”卢海舟回忆,有相当长的时间他每天都在伏案研究,专注得几乎顾不上其它。这样的专注,让他获得了宝贵的专业学识、扎实的研究基础和丰厚的研究成果,成为帮助他驰骋学术疆场的重要法宝。如今,他在《物理评论快报》《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70余篇论文,被引用3000多次,是美国物理学会杰出审稿人,承担过中组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广东省多个科研项目,还曾获得“孔雀计划”和“鹏城学者计划”支持。


在获得此次资助之前,卢海舟已经在磁场中的电子输运理论方向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等物理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卢海舟说,下一阶段团队希望研究“极强磁场物理”,研究在比地球磁场大百万倍磁场中电子在固体中的行为,并期待能将拓扑材料推向应用。


谈及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感受,卢海舟说:“我想要感谢的人可以列一个很长的名单。回报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继续努力做出更好的成果。”


 

2.PNG



教研结合,与学生共同进步


作为南科大教学科研序列教师的一员,卢海舟除了专注科研,也在教学、学生培养等方面作了许多努力。


卢海舟坦言,在南科大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很多好处,自己在最初加入时并没有意识到。一开始,他曾担心兼顾教学会让他落下科研进度,但慢慢地他发现,教研是相互促进的。“我教授的课程是我擅长的领域,同时我还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开设了另外一门研究生课。教学和科研同步进行,我更能把最前沿的科研知识融入进课堂的教学里。同学们有时也会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想法,时常会成为我研究过程中的灵感。”


3.PNG


在日常的研究和教学中,卢海舟说自己是一个比较“较真”的人。在给本科生开设的量子力学课上,他几乎不用课件。“我教的这门课比较偏数学和理论,如果用课件的话,可能我自己教着方便了,但是大多数同学不会那么好理解课程内容。”他更习惯在黑板上一行一行地推导公式,如果遇到教材编写不完善的地方,就带着学生们重新推导。“量子力学的教材很薄,但是我们要用一年的时间慢慢‘啃’下来,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打下扎实的基础。”


卢海舟表示,自己今后还要努力更好地平衡科研和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



积极探索,培养做研究的“品位” 


卢海舟说,作为南科大家庭的一员,另一个让他感到十分幸运的原因就是南科大很好地激发了师生们的研究兴趣,保障了师生们的研究空间。


在南科大,创新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使得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专业。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后,学生们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组加入,更可以根据实际的研究情况转换课题组,接受个性化的教学培养。老师们也可以结合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主动创建自己的课题组和研究方向,做自己擅长的研究。卢海舟说:“也有学生中途离开我们课题组,有时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其它兴趣,有时是因为他们想要换一个领域接触全新的知识。我很支持他们的选择。”


作为学术导师,卢海舟鼓励学生们在科研方面多见识、多尝试,培养做研究的“品位”。“南科大每年选择物理系的同学都非常多,这让我感到相当惊喜。这些学生都对物理有着极大兴趣,自由的专业选择使得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强。”在卢海舟看来,兴趣是打开科研大门的钥匙,专注与谦虚能支撑一个人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4.PNG

卢海舟向学生讲解题目


在学术导师这一身份之外,卢海舟还作为书院生活导师,每年都会迎接一批“初出茅庐”的新生。他常常给同学们这样的建议:“做好高中和大学的过渡,尤其需要重视大学的第一个学期,要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南科大校长陈十一在2019年毕业典礼的讲话中说 “Hope your road is a long one, full of adventure, full of discovery”。卢海舟对此很有共鸣。回望来到南科大的这几年,他感觉自己时时都在面临着不同的探险:科研、教学、育人,每一项工作要做好都不轻松。这些挑战,时刻督促着他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


拥有充满探险与发现的人生,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时,你会发现,这些挑战其实都是祝福,是让自己收获成长的机会。”卢海舟说。



 




--- 南方科技大学 ---

新媒体中心


文字 | 董沁阳、刘馨

图片 | 学生新闻社

编辑 | 李江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