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理学院杨英杰、陈晓非在 Science发表关于流星撞击火星研究的评述文章

  • 南科大柳卫平团队与合作单位联合在nature发文揭示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理学院殷嘉鑫在Nature撰写笼目晶体综述

  •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 理学院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与师生分享学术之路

  • Nature发文!俞大鹏院士课题组联合团队发文展示量子纠错优势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林君浩:保持好奇心 做科学秘境的探险者

因为好奇,所以探索;因为好奇,所以坚韧;因为好奇,所以热爱。对林君浩而言,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是引领他在漫长的科研路上不断前行的明灯。

仰望星空,他以用科技撬动世界变革为己任;脚踏实地,他更潜心研究解决基础科学种种难题。作为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党委书记、副教授林君浩获第二十四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603f464df22e0149a6948ac9b5d33f0.jpg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2009年,林君浩从华南理工大学光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前往中山大学光学工程系继续学习。遇到问题“刨根问底”的习惯让林君浩不满足于此,事物背后深藏的物理规律、“从0到1”的基础科学像一个巨大的“磁铁”深深吸引着他。

“如果你真的热爱基础科研,想搞懂这些世界前沿的研究问题,你一定要去国外看看。”导师的一席话启发了他,当时国内基础科学研究十分稀缺,必须要到国外先进技术机构去深造,才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内实现突破。

于是,林君浩开始了异国科研新旅程。2015年他从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物理学专业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又赴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聘博士后研究员,开展新型二维材料的结构解释与性能优化的研究。

7a2dd166fe62a2316b98bce277d5aa6.jpg


从刚到国外时震撼于国内外巨大的差异,到每年回国见证国内的巨变,10年来,林君浩深切地感受到祖国的科研水平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发展。

博士毕业之际,林君浩得到了美国国家实验室的挽留,当时开出的丰厚条件足以令刚步入工作的青年动摇,而林君浩却毅然决然选择了回国。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我一直希望,我所学的技术能帮助祖国的科技发展。”在多年的专业学习中,林君浩始终不忘这一初心,怀着报国的理想,他希望将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在国内进一步“开花结果”,让中国的科研成果获得国际竞争力。


“勇攀学术高峰,做全世界不敢想象的东西”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镌刻在深圳这座城市、融入深圳人血脉的精神特质。“任何事情你都要去拼一拼,说不定就成了。”这是他来到深圳后最大的感受。

2018年,南方科技大学成为林君浩科研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此前,林君浩研究的是基础科学,探索前沿技术原理的可行性与先进性,但离实用性与产业化仍然有一段距离。来到南科大的第一时间,他便组建了先进低维材料实验室,开展新型超薄半导体与磁性材料的研究。

0bf3c7d81d5de9ef343bf0ccf849944.jpg


想象一下,如果以后的手机像纸一样轻薄,却能储存超出目前5-10倍的信息量,该有多神奇?利用材料革新进行新一轮的信息革命,这是林君浩和团队研究的“终极目标”。

然而,这意味着要不断缩小元器件的尺寸,逼近物理极限产生的结构不稳定性,也是困扰世界上所有科学家的一大难题。

“勇攀学术的高峰,去做全世界都不敢想象的东西。”南科大校长薛其坤的话一直鼓舞着林君浩。只有提高原创能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才能解决“卡脖子”问题,占据发展的“桥头堡”和“制高点”。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作为实验室课题组带头人,他和团队用了几年的时间,首创了一套设备系统,将整套材料生产线都放置在一个密闭的、充满惰性气体的环境中来完成实验。这项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申请了10余项专利,获得国际科学界的认可,也让林君浩得到深圳市“孔雀计划”高层次人才等项目的支持。

“深圳鼓励年轻人敢于尝试的同时,也提供了很多的机会,让我们有信心把以前的不可能、不敢想,甚至是一些梦幻的场景应用,通过我们掌握的技术一步一步实现。”林君浩说道。近年来,林君浩在《自然》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因其在新材料领域有大量的原创性成果且具有明显的科学引领性,他成功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1中国区榜单。


“青年要胸怀天下,更要永葆对世界的好奇心”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也是对林君浩影响很深的一句箴言。在多年科研和教学过程中,他不仅服务于国家的战略,潜心为科研事业奋斗,在党建、教学等工作中也努力尽职尽责,用行动践行着当代青年的榜样精神。

回国后,林君浩第一时间在南科大恢复了自己党员的身份,繁忙的科研工作时间之余,他主动承担起物理系的党建工作,带领物理系党组织不断壮大,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师生党员。

73aacab0db70c5db6810285d440472d.jpg


虽然从事着“高大上”的学术研究,但帮助全民特别是青少年提升科学素养,始终是林君浩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参加深圳“科学家成长故事”主题沙龙、 南科大青年演说会、担任市少年宫“科普大使”......在投入二维材料发展事业的同时,林君浩还不忘担当起作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利用业余时间向大众讲述科学家奋斗的方向以及科学背后的意义,以个人经历鼓励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对于林君浩来说,现在的生活就像做园艺,播下一个种子,看着它成长,而后收获。他常说,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时机到了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做科研的目的永远是为了探寻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这是他对学生的谆谆教导,也是他不断叩击内心的发声。未来,他将继续做一名“探索者”,去攻克世界上的科研难题。

“希望我的这些看似离实用还比较远的研究,有朝一日能成为牵动世界变革的一个动力。”这是林君浩最远大的理想,也将是他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拼搏奋斗,不断奔赴的未来。


来源:读特:https://www.dutenews.com/p/7663625.html?from=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