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理学院杨英杰、陈晓非在 Science发表关于流星撞击火星研究的评述文章

  • 南科大柳卫平团队与合作单位联合在nature发文揭示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理学院殷嘉鑫在Nature撰写笼目晶体综述

  •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 理学院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与师生分享学术之路

  • Nature发文!俞大鹏院士课题组联合团队发文展示量子纠错优势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她与他,并列第一双双直博!小学初中高中本科都是同校同学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官微公布2023届十佳本科毕业生名单,其中,石晶晶、孙介朴等4名理学院本科生入选。

一位网友在留言区写下这样一段话:“我的学生孙介朴、石晶晶双双当选,我为他们骄傲!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小概率事件,但以我对他们的了解来看又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原来,这位网友是孙介朴、石晶晶的高中数学老师。孙介朴、石晶晶从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同校同学,大学本科阶段又成为南科大物理系同学,专业成绩并列第一。

石晶晶.jpg

石晶晶

孙介朴.jpg

孙介朴

目前,两人双双直博。今后,石晶晶将在凝聚态物理领域进行学习与研究。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将前往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攻读博士学位,以后将做自旋电子学方面,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强关联电子,例如量子自旋液体之类的,因为自己比较喜欢谱学所以选择这个方向。”孙介朴则将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攻读物理博士,主要研究拓扑超导体。

十六年的学习生涯都是同校同学,是怎样的缘分?石晶晶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其实在上大学之前我们不熟,但是我一直知道他的存在,大学才正式合作过一些项目。我们大二的时候会一起在考试之前复习。”

微信图片_202305131306433.jpg

石晶晶(右三)、孙介朴(右四)获2023届理学院“十佳本科毕业生”

微信图片_202305131306431.jpg

石晶晶(右四)、孙介朴(右三)获2023年理学院“学习之星”




本科期间,石晶晶用3年时间就修完了毕业要求的所有课程,其中有23门课程获得了满绩的成绩,大多数专业核心课更是满分;她也曾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决赛中获奖。

640.png

640 (1).png


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是体育达人。



作为女足队长,石晶晶带领球队夺得学校第四届“筑梦杯”足球赛冠军,并获得了最有价值球员奖,她“想当最会踢足球的科学家”。



当被问及“作为女生,热爱足球运动是怎样的体验”时,石晶晶说:“我很喜欢在足球场上自由奔跑的那种感觉。我觉得喜欢什么就要去尝试,所以除了足球,羽毛球、篮球我也都有尝试,我钢琴也是6级。所以我自己想要去做什么,我就会在这上面付出最大的努力。”



据南科大物理系官微,进入南科大后,孙介朴就专业选择问题与何佳清老师进行了探讨。“何老师认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最重要,如果为了短期利益去做不喜欢的事,很难长期坚持。”于是,孙介朴决定跟随内心,选择在最喜欢的物理领域深耕下去。

640.png

640 (1).png


大三时,孙介朴参加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交流项目。“这个项目只安排我们去那边上课,但我其实非常想进实验室体验一下,便开始主动出击,给感兴趣的老师发邮件。”孙介朴一连发了五六位老师,却迟迟没收到回复,他的授课老师Stuart Bale鼓励他不要气馁,很多邮件老师看不过来,不回邮件并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应该继续给老师发邮件。

后来,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孙介朴终于收到了回复,为自己争取到了在伯克利做科研的机会。“我觉得做学生一定不要害羞,要学会大力向外‘推销’自己,一次不成功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发邮件的成本,一定要多去尝试,主动问问老师组里有没有自己可以参与的科研项目,为自己争取宝贵的机会。

孙介朴在伯克利做了两个科研项目。第一个项目需要在海量的数据中找到一类结构,并对其特性做统计分析。但两个月后,项目以失败告终。“当时觉得两个月的努力付诸东流,十分惋惜。我的师兄开导我,这就是科研的常态,再完美的设想也不能保证一定会实现,要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项目的失败,打起精神继续做下一个项目。”幸运的是,第二个项目的结果达到了预期,因此,孙介朴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Double Layers in the Earth's Bow Shock的文章。


石晶晶、孙介朴

请继续加油!

    

    更多精彩:https://mp.weixin.qq.com/s/_64FABAy6MQcuTvlpc8-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