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理学院杨英杰、陈晓非在 Science发表关于流星撞击火星研究的评述文章

  • 南科大柳卫平团队与合作单位联合在nature发文揭示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理学院殷嘉鑫在Nature撰写笼目晶体综述

  •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 理学院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与师生分享学术之路

  • Nature发文!俞大鹏院士课题组联合团队发文展示量子纠错优势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南科大Georg Engelhardt合作在微腔中的能量传递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南科大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助理研究员Georg Engelhardt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Jianshu Cao在微腔中的能量传递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研究团队在理论上通过考虑在热动力学极限下的无序多重Tavis-Cummings 模型,解释了微腔中能量快速传输的原因。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4日以“Polariton Localization and Dispersion Properties of Disordered Quantum Emitters in Multimode Microcavitie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hys. Rev. Lett. 上。

Georg Engelhardt.jpg

微腔由两块距离靠近的平行镜面构成,腔中光子与腔内发光物质发生强耦合作用,进而形成所谓的极化激元。极化激元是一种兼具光和物质(例如:分子)特性的准粒子,具有非常特别的光学性质。最近实验研究表明,极化激元所携带的部分分子激发能可以超快速地传输,微腔中的能量传输速度甚至可以比正常情况下快一百万倍。因此,极化激元技术具有提高光伏器件和光探测器效率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尽管科学家们在实验极化激元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理论上对极化激元的理解仍然不够充分。由于典型的微腔包含大量具有随机物理特性的分子,因此理论描述非常具有挑战性。大多数先前的理论方法过于简化了光场的描述,导致了如极化激元的传输速度可以超光速等物理上不合理的预测。

191687158693114685.png

图1:(左)在波矢表示中的极化激元的局部态密度,从中可推断出其色散特性。(中)极化激元中光子贡献的权重随能量变化的关系。(右)极化子相干长度随能量变化的关系,从中可以推断出其传输特性。

在本研究中,研究团队在极化激元的理论描述中迈出了关键一步,他们在没有过于简化光场的情况下,找到了极化激元动力学的精确解,解释了在什么条件下极化激元可以快速传输并传输得很远。进一步揭示了极化激元中的光子贡献如何帮助克服能量的局域性。一般的,在没有微腔的情况下,当系统中的无序度增加时,能量更多地被困在分子中;相反,开发新的理论研究表明,微腔中更多的无序度甚至可以帮助加速能量流动。因此,这些详细的理论发现将有助于指导未来新型极化激元技术的设计。

在该研究成果中,南科大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助理研究员Georg Engelhardt为论文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Jianshu Cao为通讯作者。南科大是论文第一单位。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广东省科技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0.2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