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我院物理系学子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论文

  •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 理学院学子获2022-2023年度SEG奖学金

  • 理学院Stavros Garoufalidis教授团队在双曲3-流形中不可压缩表面的研究中取得重大进

  • 著名数学家埃菲·杰曼诺夫全职加入南科大 受聘为理学院讲席教授

  • 中国物理学会2022秋季学术会议将在南科大举行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理学院杨英杰、陈晓非在 Science发表关于流星撞击火星研究的评述文章

  • 南科大柳卫平团队与合作单位联合在nature发文揭示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理学院殷嘉鑫在Nature撰写笼目晶体综述

  •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 理学院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与师生分享学术之路

  • 我院地空系本科生刘润逸等在空间尘埃碰撞识别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 Nature发文!俞大鹏院士课题组联合团队发文展示量子纠错优势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科研·竞赛

筛选
理学院获批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August 17, 2019
8月16日,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正式揭晓。我校获批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批数并列位于全国高校第23位。其中理学院获批3项。
南科大化学系张绪穆课题组在《德国应用化学》发表论文
July 30, 2019
近日,国际顶尖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 (Angew. Chem. Int. Ed.)上报道了我校化学系讲座教授张绪穆课题组在无氰基条件下,对多种烯烃进行高效、高选择性不对称氢氰化反应的研究工作。
南科大本科毕业生发表封面文章 展示TiO2/g-C3N4纳米复合物用于可见光产氢研究成果
July 05, 2019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谷猛和化学系教授黄立民课题组开展的光催化产氢气研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由化学系2019届毕业生张孜晟和博士后钟如意为共同第一作者的文章发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IF=14) 和《Catal. Sci. Technol.》(IF=5.4),并被选为封面论文。
南科大许宗祥课题组连发三篇论文报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酞菁空穴传输材料研发进展 第一作者均为我校本科生
June 26, 2019
近日,能源领域国际顶尖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响因子24.884)、《Solar RRL》连续在线发表三篇论文,报道了南科大化学系副教授许宗祥课题组近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材料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三篇论文第一作者均为许宗祥课题组2016级大三本科生胡启锟。
南科大化学系徐晶课题组发表虎皮楠生物碱合成重要进展
June 05, 2019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和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双聘教授徐晶课题组以14步的简短路线,更加高效地完成了虎皮楠生物碱Himalensine A的不对称全合成工作。该路线利用了高效的分子骨架构建策略、快速和选择性的官能团引入方法,并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保护基的使用。这一重要进展发表在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德国应用化学》)上。
中国科学家实现分米量级尺寸的六方氮化硼二维单晶的制备
May 30, 2019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刘开辉、王恩哥团队和包括南方科技大学的俞大鹏院士等在内的多个研究团队联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了题为“Epitaxial growth of a 100-square-centimetre single-crystal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monolayer on copper”的研究论文,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利用中心反演对称性破缺的单晶铜衬底实现分米级二维单晶六方氮化硼的外延制备。该生长机制具有普适性,可推广到其它二维材料大面积单晶的制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我国学者实验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May 28, 201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874193,11474265)等资助下,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张立源研究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乔振华研究组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杨声远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杨昆教授、麻省理工学院Patrick A. Lee教授和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室Genda Gu教授合作在量子霍尔效应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五碲化锆(ZrTe5)块体单晶材料中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该成果以“Three-dimensional Quantum Hall Effect and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in ZrTe5”(五碲化锆中的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和金属绝缘体相变)为题,于5月8日在线发表在Nature(《自然》)上。
热忱坚守 潜心攻关 南科大物理系张立源团队实验验证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May 14, 2019
1987年,著名物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Bertrand Halperin从理论上预言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的存在和它的测量特征。32年的漫长等待后,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张立源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乔振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教授杨声远、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杨昆、麻省理工学院教授Patrick A. Lee和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室Genda Gu教授研究组,突破重重难关,首次实验证实了这项预测,揭开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的神秘面纱。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知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南科大物理系张立源课题组实验证实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相关合作成果在《自然》发表
May 09, 2019
2019年5月8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了主要由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共同完成的题为“Three-dimensional quantum Hall effect and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in ZrTe5”的研究论文,实验证实了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家Bertrand Halperin在1987年给出的关于三维电子气体系中量子霍尔效应的理论预测。南科大物理系副教授张立源、中国科大教授乔振华和新加坡技术和设计大学教授杨声远为共同通讯作者;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佛罗里达强磁场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技术和设计大学为共同参与单位。
南科大卢海舟课题组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拓扑超导体研究新进展
April 26, 2019
近日,《物理评论快报》发表了我校物理系和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授卢海舟课题组与合作者关于半导体-超导体纳米线中的Majorana振荡的最新理论进展。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后曹霑,通讯作者是卢海舟,合作者包括清华大学副教授张浩,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吕海峰,北京大学教授谢心澄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