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 南科大何佳清团队通过捕获的空穴释放和赝纳米结构巧获高性能热电材料

  • 南科大林君浩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二维全有机钙钛矿晶体,揭示其超低电子剂量有机官能团结构表征

  • 南科大科研团队高温超导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

  • 理学院物理系刘奇航课题组在自旋空间群预言的非常规磁振子研究中取得进展

  • “自由基不对称催化”的关键一步,南科大刘心元团队在Science发表最新成果

  • 当金属邂逅轮烯,南科大夏海平团队Nature现化学之美

  • “无黏发电机”模拟实现!南科大林玉峰团队Nature发文揭示早期地球磁场产生机制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学院生活

理学院2022届优秀毕业生专访 | 翟一卜: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编者按】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理学院2022届毕业生即将离开母校,迈向新的征程。在过去几年的青葱岁月里,他们有汗水、有笑声、有成长、有收获。临近毕业季,理学院对部分优秀毕业生进行专访,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弘扬榜样的力量,愿他们的故事启发更多学子砥砺奋进。近期,理学院“2022届优秀毕业生专访”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微信图片_20220617100421.png


台下沉心精进,台上神采奕奕。这一路,他着重稳固基础,蓄力厚积薄发,感悟境随心转。直博港中文,入围南统菁英计划,他有长驱千里的魄力;参与校学生会,助力朋辈指导,他亦喜静心欣赏生活的风景。他,是树仁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的翟一卜,这位来自包头的青年,即将前往香港中文大学,继续书写精彩的青春篇章。


兴趣是缘,导师为援

在统计系的学习时光是翟一卜脑海中难忘而美好的记忆。由于一直对数学的兴趣强烈,特别是对应用数学领域的喜爱,他早早确立了统计与数据科学的专业,大二与田国梁老师取得联系后,田老师在未来规划方面的想法深深打动了他,于是他坚定的选择了统计系。


微信图片_20220601190145.jpg

翟一卜与田国梁教授

进系之后,翟一卜常与田老师长谈,从学业课程内容到留学申请,田老师的悉心指导使得他对未来的规划愈发清晰,也坚定了他在学术上继续求索的信心。对此,他感动不已,“今日所取得的成绩,我想也是对田老师的一份回报。”得益于统计系的菁英计划,翟一卜获得了荆炳义老师在科研以及毕设的指导,荆老师每次讨论班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精心的指导深深地影响着他,让他受益匪浅。回望大学四年,翟一卜十分感激身边的良师益友,正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


微信图片_20220601190204.jpg

翟一卜与讲席教授荆炳义


“跳出舒适圈很重要。”翟一卜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出了这般总结。他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初入大学的阶段积极与生活导师沟通,讨论交流如专业方向、未来规划等问题,同时积极联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中的导师和师兄师姐,充分利用大一暑假,为进入专业奠定基础。


夯实基础,潜心钻研

回望大一的学习生活,翟一卜认为应该将学习放在中心位置,因为大一较好的成绩对之后的发展颇有益处。“大学学习对我而言是一个适应的过程。”翟一卜的这段自述在他逐年上涨的绩点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他看来,大一选课有不确定性,学弟学妹们对将要修习的课程都有诸多疑惑。比如说,任课老师可能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也可能与学弟学妹们一样是南科大的“新生”。翟一卜认为两者都是双刃剑,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固然确保了课堂质量,但学生也许会因此产生安逸怠惰的心理;选择刚步入教学角色的老师虽有较大难度,却也有可能激发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意识。回忆起大一时花永霞老师的线性代数课堂,翟一卜上课积极与老师互动,下课同老师探讨问题,给老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花老师给予他的鼓励也促使他愿意在这门课上花费更多时间,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使他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更加顺利。

微信图片_20220601192825.jpg

翟一卜参与书院优秀毕业生答辩


扎实的基础与功底来源于日常的学习。在翟一卜看来,课堂上紧凑的知识点同样也是新生需要适应的一大难点。“差距主要在课后”,翟一卜强调要愿意为不懂的知识点花时间,可能课上老师十分钟略过的知识,需要课后分配两三个小时去研究才能搞明白,有这样的意识才能把这些新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不要忽视平日里学习的一些细节,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进专业后,翟一卜在犹豫中选择了难度较大的实变函数课程,后来他庆幸于自己的决定。“即使基础类数学课程难度大也较为枯燥,但牢固的数学基础真的很重要,对做科研帮助很大”,翟一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当提及理学院作为以基础学科研究为主的学院,在本科期间能产出科研成果会比其他学院相对慢一些时,翟一卜笑着说道:“说实话,在某种程度上我曾有一点点羡慕。但静心思考一番,自古以来人类对登月有着无限的遐想和永不停歇的探索,有的人会选择登高,有的人会选择坐热气球,他们或许很开心,因为他们都发现离月亮更近了一步,但真正的解决方案是建造一艘航天飞船,然而这是需要远见和耐心。所以我认为,拥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是我能做出优秀工作的前提。”他相信,平淡的日子里不断精进,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2021年的暑假,翟一卜参加了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的暑研项目。某种意义上,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接触科研,在那边他改进了一个传统的模拟方法(bootstrap→para-bootstrap),更高效地验证了许多亚群分析领域的理论证明,也保障了模型对实际数据分析的可操作性。翟一卜表示,丰富的科研经历一方面有利于博士申请,另一方面帮助自己确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减少博士阶段可能会走的弯路。


微信图片_20220601191230.jpg

在学习中心担任导生的期间,翟一卜考核为“优秀”


在社团活动和学生工作中,时常会看到翟一卜的身影。在他看来,这些经历拓展了人脉,锻炼着社交能力,也帮助提升综合素质,与专业学习互为补充。其中,担任学业咨询互助项目导生的经历让翟一卜难忘又自豪。在担任导生期间,他在学习中心有累计近30人次的预约,这些人中有初来乍到的萌新、也有为升学奔波的伙伴,每一次的倾听与对话都是心灵的碰撞。在他记忆中,学弟学妹询问得最多的是基础课程该如何学习(如线代),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在传递自己的经验与收获时,他时不时会感到自己大一时的经历在眼前闪过,想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那些学长学姐,不知不觉中,自己已成为过来人。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他曾经帮助过一些正在申请升学的小伙伴,他们中不少人都如愿收到了offer,为他们感到欣喜之余,他也深刻体会到了参与朋辈项目的意义。


学生工作中积极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在他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提及平衡学习和学生工作的经验,他再次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同学们对于各种社团活动也应有所侧重,不可本末倒置,让学生工作抢占学习的主体地位。


提及未来,翟一卜表示很期待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深造期间能够在统计机器学习领域有更多的探索。香港的博士年限为4年,更短的时间意味着需要更有效的输出,接下来或许有着意想不到的艰苦,但是值得经历的旅途。更长远的打算还需要时间来打磨,选择统计,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可能。


导师寄语

田国梁.jpg

田国梁教授


翟一卜同学这两年的进步是我所亲自目睹的,最主要的是他目标明确,刻苦勤奋,迎难而上,GPA超过3.80,英文托福直达103分。2021年12月, 获得国家奖学金(全校一共只有8位) 。


2018年,他以内蒙23名学生中倒数第4名的高考成绩入读南科大,入选为南统菁英计划(第一期)成员,是2018级统计系第一位拿到全奖直博offer的学生(港中文提前录取, 且已获得港中文校长奖学金),是南科大持续攀升,不断成功和统计系快速发展的又一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