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 南科大何佳清团队通过捕获的空穴释放和赝纳米结构巧获高性能热电材料

  • 南科大林君浩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二维全有机钙钛矿晶体,揭示其超低电子剂量有机官能团结构表征

  • 理学院院长俞书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原创成果和技术的诞生地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人物·生活

筛选
生物系主任陈炜:立足基础研究,推动交叉创新,构建生物学科全球影响力
September 16, 2020
疫情防控、病毒检测、疫苗研发……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肆虐的情况下,生命科学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空前关注。生命科学是21世纪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关乎生命健康和民生幸福。生物和健康产业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成立于2012年,是学校首批成立的院系之一。建系以来,南科大生物学科快速高质量发展。2018年,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点;2019年获批生物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快速完成生物学科的本科、硕士到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在南科大十年校庆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生物系主任陈炜,请他谈谈他与南科大的故事,谈谈生物系的现在和未来。这也是他出任生物系主任以来,首次接受我们的专访。
理学院党委书记何佳清带队走访新生宿舍
August 31, 2020
2020年8月27日夜,清风徐徐,暮色渐浓。忙碌了一天,送别了家人,此时,理学院2020级新生同学们走回了宿舍,或收拾行李,或和室友分享美食聊聊天。晚上7:00,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物理系系主任何佳清教授,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蓝海以及学院辅导员一行来到了二期学生宿舍及湖畔硕博新生宿舍区,问候远道而来的新同学们。
@2020级全体新生,欢迎加入理学院大家庭!
August 28, 2020
2020年8月27日是南方科技大学2020级全体新生报到的日子,理学院新生报到地点设在了二期学生宿舍12栋一楼。27日一大早,理学院下属各系迎新工作人员、学院辅导员、学院党委工作人员30余人就来到了迎新现场,布置起各系报到点、智慧团建办理区、校园卡领取区、绿色通道等,努力为新生报到提供“一站式”服务,现场标识明确,秩序井然。
我院数学系教师胡勇获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竞赛(理科组)二等奖
August 28, 2020
近日,数学系助理教授胡勇参加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荣获理科组二等奖。
物理系2020届毕业生汪轶凡:从南科大到亚利桑那,我和物理相识相知
August 13, 2020
四年前一次驻笔停视,他在一所“新式”大学开启了与物理学的相识相知;四年来他不断探索、不断触摸,在与物理的交互中产生了更清楚的认知;如今,他收获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材料系博士生录取通知书,即将奔赴美丽的凤凰城和物理再续奇缘。
南科大地空系助理教授陈克杰入选中国科协第五届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August 07, 2020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第五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2021年度)入选名单,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助理教授陈克杰入选。
深圳特区40年 | 杨学明院士:让大科学装置成为源头创新的“利器”
August 07, 2020
创新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基因。历经40年,深圳的人工智能、5G技术、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速。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站在这个时间节点,深圳将如何勇立潮头,赓续奋进,谱写创新发展“新乐章”?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广东院士联合会会员杨学明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在高端仪器自主研发方面,需要长期、持续地投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硬实力”。同时,要进一步推进深圳的大科学装置布局,促进基础科学研究以及产业技术研发,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生物系2020届毕业生邓大琦:“我走得比较慢,但我走得很稳”
June 07, 2020
平常他不太作声,总是一个人在实验室里默默地做事,主动帮别人做实验、收拾试剂。只有与他谈到研究、学习上的事情时,他才会表现得非常兴奋。在实验科学方面,他是我教过的最好的本科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不会想着放弃,只要世界上可能有人能做出来,他就会不断的尝试、解决这个困难。他对荣誉、名利都看得很淡,只专注做自己的研究,可以说是我尊敬的一位学生,我相信未来他在哪里都会闪光。”这是生物系系主任、讲席教授陈炜眼中的邓大琦。未来,邓大琦将去英国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Crick)继续攻读癌症方向的博士学位。
化学系2020届毕业生廖琬凝:化学女孩叩开世界顶尖名校建筑学大门
June 05, 2020
隔行如隔山”之言,我们耳熟能详,其艰难在于需要义无反顾地迈出那一步,并坚定地在陌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树礼书院的2016级化学系本科生廖琬凝,从化学跨越到建筑学,并成功叩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学专业大门,今年秋季学期,将赴伯克利环境设计学院建筑系攻读硕士学位。这背后,有怎样的动人故事?
以大科学装置推动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May 28, 2020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作为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主任的这位知名化学家在专访中分享了他在全国两会上的建议,以及他在深圳的科研工作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