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南科大何佳清团队通过捕获的空穴释放和赝纳米结构巧获高性能热电材料
南科大林君浩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二维全有机钙钛矿晶体,揭示其超低电子剂量有机官能团结构表征
理学院院长俞书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原创成果和技术的诞生地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团队在俯冲带水合断层探测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相关学术论文发表在地球科学领域权威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俯冲带水循环与岛弧岩浆的演化和俯冲带大地震的产生密切相关。海水进入深部地幔的方式目前还存在争议。在海沟外侧隆起处,板块变形产生了平行于海沟的正断层,海水通过断层面进入板块并与海洋地幔发生蛇纹岩化,形成水合断层。这些水合断层随着海洋板块一起俯冲,被认为是海水进入深部地幔的重要运输途径。验证这个观点的关键是找到前弧地区(即从海沟到火山前线之间)俯冲板块内水合断层存在性的地球物理学证据。然而,这方面的证据仍然不足。
图1 三维各向异性层析成像叠加剖面
图2 前弧地区俯冲动力学示意图
本研究采用P波倾斜轴各向异性层析成像技术,反演由海底地震仪和陆地台站记录到的到时数据,获得东北日本前弧地区的三维各向异性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俯冲板块内存在一组平行于海沟,大角度(~45-90度)与板块表面相交的快波面,反映了随板块俯冲的定向排列的水合断层。本研究验证了水合断层参与俯冲水循环的观点。
陈晓非院士团队研究助理教授王泽伟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日本东北大学教授赵大鹏为共同通讯作者,南科大是论文第一单位。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项目和日本学术振兴会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1GL097266
供稿: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通讯员:黄惠婧
主图: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