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 南科大何佳清团队通过捕获的空穴释放和赝纳米结构巧获高性能热电材料

  • 南科大林君浩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二维全有机钙钛矿晶体,揭示其超低电子剂量有机官能团结构表征

  • 南科大科研团队高温超导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

  • 理学院物理系刘奇航课题组在自旋空间群预言的非常规磁振子研究中取得进展

  • “自由基不对称催化”的关键一步,南科大刘心元团队在Science发表最新成果

  • 当金属邂逅轮烯,南科大夏海平团队Nature现化学之美

  • “无黏发电机”模拟实现!南科大林玉峰团队Nature发文揭示早期地球磁场产生机制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科学大讲堂 | 赵立东教授分享先进热电转换材料的最新研究

10月14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立东应邀做客理学院第206期科学大讲堂,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高效热电转换材料”的讲座。讲座由校科研部部长、理学院副院长、讲席教授何佳清主持。

赵立东教授做客理学院科学大讲堂

赵立东教授首先介绍了热电效应的原理和热电材料的应用领域,并指出了困扰热电材料性能提升的核心问题是电和热输运之间强烈的耦合关系。同时,增强热电转化效率需要在材料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实现平均ZT值的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提出可以在具有本征低热导率的SnSe单晶材料中,通过提升材料的迁移率来优化电导率和降低载流子浓度提升热电势的方式提升材料的近室温性能,从而同时实现材料的制冷和发电的应用。

随后,赵立东教授详细介绍了他从发现SnSe单晶材料的高温热电性能,到逐步的对该材料深层次的能带结构和本征低热导率进行深入研究,针对该材料的特殊能带结构展开了多能谷简并,2D声子-3D电子和晶格素化等策略实现了SnSe基单晶材料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平均ZT值的优化;同时,显著提高的平均ZT值也使SnSe单晶材料在制冷方面表现优异。此外,赵立东教授介绍了通过优化材料迁移率在多种类型的材料中实现了低温性能的优化,甚至是一些传统的中温区热电材料也在近室温附近展现了优异的制冷效率,例如PbTe,PbSe,PbS,SnS等。最后,他介绍了热电材料在国防、医工、催化、磁电、光电、遥感等领域的联合应用,为热电的未来应用描绘了蓝图。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就热电单晶材料的而一些独特现象以及热电与拓扑效应之间的关系与赵立东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

讲座最后,何佳清为赵立东颁发科学大讲堂荣誉奖杯。

赵立东受颁科学大讲堂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