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理学院杨英杰、陈晓非在 Science发表关于流星撞击火星研究的评述文章

  • 南科大柳卫平团队与合作单位联合在nature发文揭示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理学院殷嘉鑫在Nature撰写笼目晶体综述

  •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 理学院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与师生分享学术之路

  • Nature发文!俞大鹏院士课题组联合团队发文展示量子纠错优势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学院生活

化学系2020届毕业生廖琬凝:化学女孩叩开世界顶尖名校建筑学大门

隔行如隔山”之言,我们耳熟能详,其艰难在于需要义无反顾地迈出那一步,并坚定地在陌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的2016级化学系本科生廖琬凝,从化学跨越到建筑学,并成功叩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学专业大门,今年秋季学期,将赴伯克利环境设计学院建筑系攻读硕士学位。这背后,有怎样的动人故事?

 

心怀热爱,便处处事事藏着热爱


在进入大学之前,廖琬凝就与建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一档建筑类电视节目中,建筑设计师的房屋改造作品《夹缝中的家》,让如夹缝一般狭窄的空间容下了五口之家,这成为激发她梦想的引子。惊叹建筑美学的魅力之余,廖琬凝更意识到,一名建筑师的使命,也许就在于给普通人带来生活希望,有关建筑设计的梦想,从此在廖琬凝的心里扎下了根。

高考后,因为对建筑系并不了解,以至被误导建筑系是“夕阳学科”,廖琬凝决定尝试自己喜欢的另一个专业——化学,她毅然报考了南科大,进入化学系学习。然而,埋在心里的梦想并没有沉寂,她在课余的时间阅读了大量建筑系的书籍,自己在网上学习了解了许多知名国外建筑的案例……几乎完全在自学的情况下,她完成了建筑方面基础知识的学习。

廖琬凝绘画作品

廖琬凝在刘妍指导下做成的编木拱桥模型


对于廖琬凝而言,建筑学是一种爱好,跨专业的艰难、前途的未知与迷茫,一直让她难以下定决心真正踏上建筑设计这条路。而心怀热爱,便处处事事藏着热爱。廖琬凝抓住南科大为本科生开设公选课的机会,在大二大三时选修了许多与建筑有关的选修课。在这一过程中,她结识了后来帮助她坚定走上建筑设计专业道路的引路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学会青年会士刘妍。她连续在刘妍老师的课程中学习了三个学期。不知不觉中,廖琬凝已一只脚踏进了建筑学的大门。

这些公选课对渴望学习建筑知识的廖琬凝来说可谓“宝藏”。相关公选课要求严格,需要学生对建筑学作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且写出高质量的课程论文,廖琬凝的作业也在刘妍老师的指导与建议下修改了很多遍。这些课程让她接受了一定的建筑学训练,于她而言,建筑学不再是空中楼阁。为了更了解建筑学,她还主动担任了刘妍相关课题项目的学生助理,并且连续做了一年半。廖琬凝笑道:“在这些公选课程上,我投入的时间恐怕比自己的化学专业课还多。”

廖琬凝参加我校快闪《我和我的祖国》MV截图

 

把梦拉进现实,把“想到”变成“做到”


“只要你想做,只要你有勇气去做,你会觉得老天都在帮你。”回忆起过去的一幕幕,廖琬凝如是说。机遇总是关照有准备的人,这体现在她成长的方方面面。

“周围的人,家人、朋友、老师们都支持着我,鼓励着我。”廖琬凝十分感谢刘妍老师以及周围许许多多给予她支持和帮助的人。“在大一大二时,我不断地转换着方向,做了很多的尝试,才能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建筑学有所规划和进步。像是一场回归,从起点绕了一圈,又回来了,唯一发生变化的,便是把朦胧的梦拉进了现实,把‘想到’变成了‘做到’。”

在刘妍的介绍和鼓励下,廖琬凝参加了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实习,在寒假跨越千里前往北方,于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中在工地工作,难以适应的气候与旅途的辛苦夹杂在一起,一度让她发了高烧……“很累,很辛苦,但是又很开心。因为我在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学习和收获了很多。”

廖琬凝在UCLA的第一个作品


在那之后,廖琬凝了解到国外大学的建筑系交流项目,知道可以跨专业报考硕士,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学习建筑学的决心。然而,跨专业申请并不容易。从没有接受过建筑系专业训练的廖琬凝,需要与在本科阶段已接受建筑学专业训练的学生竞争,她不仅要克服自己的心理压力,更要想尽办法脱颖而出。

廖琬凝拍摄的化学实验室 

廖琬凝在UCL Barllett建筑系学院


经过不懈的努力,廖琬凝顺利收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筑系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她接受了真正的建筑学训练:设计,画图,建模……从早到晚在工作室里一间小小的桌子上度过;用半个月的时间学完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用车床、软件去完成自己的绘图、建模;每个星期一次项目展示汇报,并在学期的最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总结展示……有时她不得不将吃饭的时间安排到上课课间,有时她为了完成建模通宵达旦不知疲倦……学习任务繁重,但是廖琬凝并不觉得累。她说:“在去交流学习前,所有的麻烦都是别人‘安排’的;而交流学习的时候,所有的麻烦都是‘自己找的’。”


 

逢山开路坚定逐梦 叩开建筑深造大门


境外交流学习的经历更加坚定了廖琬凝转换专业的想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难关都被克服了。跨专业没有那么简单,这意味着她要同时进行两个专业的学习,而且还要面对未知的未来。

廖琬凝部分建筑作品


廖琬凝坦言,自己在这个跨专业追梦的过程中也曾有过担心:“我的化学成绩中等,跨专业担心自己会失败,得不到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也担心自己的这个选择是错的。”

在大四阶段,她有些焦虑不安:在自己的身边,甚至在国内,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像她这样从化学系跨越本科学习而直接进入建筑系深造的人。这种焦虑也随着毕业的临近而越发的明显。她知道这是一次没有退路的拼搏,因为没有任何保底的学校,不知结果如何,只能孤注一掷。

但是这并没有让她放弃自己的选择。对于本科化学专业出身的廖琬凝,“化学”既成了她“建筑专业不专”的劣势,也成了她在建筑学中能独树一帜的优势。“在升学申请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在这个各学科交叉不断的时代,建筑学专业的导师们都很乐意自己的团队中出现其他学科成员的身影,他们认为,这些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思维不会被单一的建筑学所局限,有着更开阔的视野与崭新的研究思路。”最终,多个海外院校的建筑专业给她发放的offer也证明了,她可以把梦想变为现实。

对于跨专业学习,廖琬凝说:“其实化学的学习对深造建筑学并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是一种学科的交融。当带着化学的背景进入建筑系,就有了与他人完全不同的经历:我能在物质能量的循环中、化学分子的结构里找到建筑的元素,它的翻转变幻与扭曲就有着建筑的影子。”

问及对学弟学妹的建议,廖琬凝说:“时刻记得,坚信你的珍贵,未知值得探索,请睁大眼睛,慢慢地向前走吧。”

 




供稿:树礼书院

文字:覃天泽、尹子宜、李灵琪

图片:廖琬凝、张皓帆

通讯员:解一琪

编辑:吴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