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南科大何佳清团队通过捕获的空穴释放和赝纳米结构巧获高性能热电材料
南科大林君浩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二维全有机钙钛矿晶体,揭示其超低电子剂量有机官能团结构表征
理学院院长俞书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原创成果和技术的诞生地
2024年5月22日,南科大讲堂第363期暨学术人生第8期活动在我校理学院1142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席教授马大为为现场100余名师生分享了自身的科研经历和感悟。讲座由教授会会长、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冯军主持。
讲座中,马大为院士围绕合成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科研思维、目前常见科研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并结合自身经历为在场师生指明科研方向。他表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工作者更需要冷静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包含任何技术的治疗产品在未达到“更安全、更有效”以前,仅具理论意义,而药物不同制造技术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在于成本。“目前科研人员基本专注于简单要素方面的创新,实际上,能从众多竞争对手间脱颖而出的一般是能同时满足于多个应用需求的产品。”马大为说道。
他以自身研究为例,讲述了完成抗肿瘤天然药物及成功做出铜催化反应的过程:“如果能完成一个好的催化体系,显然是巨大的优势。这是一个价值增加的过程,能生成有用的催化体系、同时价格较低,就是我们成功背后的因素。”他表示,做科研要注意“偶然的发现”,分析其重要性,同时,还需要多维思考、批判性思考,并在精选课题中对成果进行反复优化。
在互动环节,马大为院士针对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详细解答,并鼓励南科师生不要局限于小圈子,要多看、多了解,多与企业沟通需求。大家纷纷表示,在倾听讲座后收获良多,以后在科研中会多方面考虑问题,成为更严谨的科研工作者。
在讲座最后,研究生院院长汪宏、教授会会长冯军分别为马大为院士颁发日新讲坛荣誉证书、南科大讲堂·学术人生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