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南科大何佳清团队通过捕获的空穴释放和赝纳米结构巧获高性能热电材料
南科大林君浩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二维全有机钙钛矿晶体,揭示其超低电子剂量有机官能团结构表征
理学院院长俞书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原创成果和技术的诞生地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系2021级博士研究生冯绍庭荣获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2023年会Outstanding Student Presentation Award(OSPA,优秀学生报告奖)。
冯绍庭作报告
冯绍庭在AGU 2023年会上做了题为“The Electrical Structures Revealed by Magnetotelluric Data Near the Littoral Fault Zone of South China Sea”的报告。该研究通过大地电磁测深数据揭示了珠三角地区滨海断裂带附近地壳内的特殊低阻异常体,从电阻率角度丰富了地球物理学家对该地区潜在发震构造的认识。
在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助理教授杨迪琨的指导下,冯绍庭致力于通过地球电磁学手段研究广东地区地壳电性结构及动力学意义。目前已采集了广东省沿海多个地区的大地电磁测深观测数据,并完成了实测数据的整理、处理与初步解释,填补了珠三角地区地壳电阻率结构研究空白。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滨海断裂带电性结构探测》项目资助。
据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 )是全球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影响力最大及历史最悠久的学术组织。AGU设立OSPA奖项旨在推动、认可和奖励地球物理科学领域优秀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每年各个专题都会招募评委,对会议上的学生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进行评分。通常情况下,每个专题中排名前3-5%的报告者将获得OSPA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