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南科大何佳清团队通过捕获的空穴释放和赝纳米结构巧获高性能热电材料
南科大林君浩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二维全有机钙钛矿晶体,揭示其超低电子剂量有机官能团结构表征
南科大科研团队高温超导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
理学院物理系刘奇航课题组在自旋空间群预言的非常规磁振子研究中取得进展
“自由基不对称催化”的关键一步,南科大刘心元团队在Science发表最新成果
当金属邂逅轮烯,南科大夏海平团队Nature现化学之美
“无黏发电机”模拟实现!南科大林玉峰团队Nature发文揭示早期地球磁场产生机制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及北师港浸大联合国际学院教授潘建新应邀做客理学院第105期科学大讲堂,以“纵向和生存数据联合分析中指标变化率问题”为主题,为我校师生带来精彩讲座。讲座由统计与数据科学系教授史建清主持。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潘建新从一个实际生物医学问题出发,阐述了工作的研究背景:如何衡量血压高低与血压波动高低对患者心脏病风险的影响。他首先定义了一个平滑且非线性(smooth and nonlinear)的量化生物变异性(biological variability of a biomarker)的指标用于评估患者进20年血压波动。随后,他建立一个纵向数据的混合效应模型,其平均函数随时间的变化由立方样条指定,通过纳入前面定义的生物标志物的变异性(血压的波动)以及基本纵向轨迹的当前水平作为协变量,提出了一个Cox型模型。参数估计是通过具有完全指数拉普拉斯近似的EM算法(an EM algorithm with fully exponential Laplace approximation)实现的,以减少由于随机效应的增加而带来的计算负担。
在问答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就参数的选取、影响因素的大小的判断、数据的来源与大小以及因变量的扩展提出疑问,潘建新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颁发证书环节
讲座结束后,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系主任、讲席教授邵启满与史建清共同为潘建新颁发理学院科学大讲堂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