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 南科大何佳清团队通过捕获的空穴释放和赝纳米结构巧获高性能热电材料

  • 南科大林君浩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二维全有机钙钛矿晶体,揭示其超低电子剂量有机官能团结构表征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科学大讲堂|柳卫平分享“在大山深处仰望星空”的科研之旅

11月22日,南科大物理系讲席教授柳卫平做客理学院第91期科学大讲堂,以“在大山深处仰望星空:JUNA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研究进展”为题,通过丰富的案例,与线上线下的师生分享他的科研之旅。讲座由理学院副院长、物理系系主任、讲席教授何佳清主持。

640.jpg

讲座现场

柳卫平,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JUNA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为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讲席教授。他发展了我国核天体物理实验学科, 建立了核天体物理反应间接和直接测量方法,建成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平台JUNA,使我国核天体物理实验领域达到国际先进行列。


微信图片_202211232001521.jpg

讲座现场

柳卫平从自己于1993年所做的关于太阳中微子实验开始,简单介绍了自己在核天体物理领域的历程,并介绍了锦屏深地实验室(CJPL)中的各个实验厅和JUNA大团队,并指出在深地建造加速器的必要性,可以用来解释天体演化中元素的丰度和天体演化过程。


微信图片_202211232001522.jpg

柳卫平分享科研之旅


JUNA项目是柳卫平近年来进行的重大项目之一。为了更好地测量核天体物理中各关键核反应,科学家提出可以通过在四川锦屏的有利条件,达到更低的本底环境,从而得到更好的实验数据。他从多角度介绍了JUNA项目所取得的进展。在仪器设备方面,拓展了测量的实验手段,建造了更高效率探测器系统;完成了低能次级束装置改造,可以提供流强更高的次级束;发展了核天体物理新的实验技术,使“圣杯”反应推进到了更低能区,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APJ, PRL等国际著名期刊。前不久,他与团队在Nature上发表文章,解释了宇宙中已知最古老恒星(SMSS0313-6708)的钙丰度起源问题,这也是科研人员在我国核物理研究平台上发表的第一篇Nature文章


柳卫平指出,JUNA实验室将为国际上开展核天体物理反应精确测量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我国核天体物理将逐步走向国际领先地位。

在问答环节中,现场师生就核天体物理实验测量与天文观测的结合、核天体物理实验靶材料制作、CJPL与国外实验室区别等方面踊跃提问,柳卫平与在场师生亲切交谈,并详细解答。

image.png

微信图片_20221123202113.jpg

何佳清为柳卫平颁发荣誉证书


讲座结束后,何佳清为柳卫平颁发理学院科学大讲堂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