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南科大物理系讲席教授柳卫平做客理学院第91期科学大讲堂,以“在大山深处仰望星空:JUNA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研究进展”为题,通过丰富的案例,与线上线下的师生分享他的科研之旅。讲座由理学院副院长、物理系系主任、讲席教授何佳清主持。
讲座现场
柳卫平,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JUNA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为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讲席教授。他发展了我国核天体物理实验学科, 建立了核天体物理反应间接和直接测量方法,建成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平台JUNA,使我国核天体物理实验领域达到国际先进行列。
讲座现场
柳卫平从自己于1993年所做的关于太阳中微子实验开始,简单介绍了自己在核天体物理领域的历程,并介绍了锦屏深地实验室(CJPL)中的各个实验厅和JUNA大团队,并指出在深地建造加速器的必要性,可以用来解释天体演化中元素的丰度和天体演化过程。
柳卫平分享科研之旅
JUNA项目是柳卫平近年来进行的重大项目之一。为了更好地测量核天体物理中各关键核反应,科学家提出可以通过在四川锦屏的有利条件,达到更低的本底环境,从而得到更好的实验数据。他从多角度介绍了JUNA项目所取得的进展。在仪器设备方面,拓展了测量的实验手段,建造了更高效率探测器系统;完成了低能次级束装置改造,可以提供流强更高的次级束;发展了核天体物理新的实验技术,使“圣杯”反应推进到了更低能区,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APJ, PRL等国际著名期刊。前不久,他与团队在Nature上发表文章,解释了宇宙中已知最古老恒星(SMSS0313-6708)的钙丰度起源问题,这也是科研人员在我国核物理研究平台上发表的第一篇Nature文章。
柳卫平指出,JUNA实验室将为国际上开展核天体物理反应精确测量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我国核天体物理将逐步走向国际领先地位。
在问答环节中,现场师生就核天体物理实验测量与天文观测的结合、核天体物理实验靶材料制作、CJPL与国外实验室区别等方面踊跃提问,柳卫平与在场师生亲切交谈,并详细解答。
何佳清为柳卫平颁发荣誉证书
讲座结束后,何佳清为柳卫平颁发理学院科学大讲堂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