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理学院杨英杰、陈晓非在 Science发表关于流星撞击火星研究的评述文章

  • 南科大柳卫平团队与合作单位联合在nature发文揭示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理学院殷嘉鑫在Nature撰写笼目晶体综述

  •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 理学院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与师生分享学术之路

  • Nature发文!俞大鹏院士课题组联合团队发文展示量子纠错优势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党群园地

2022年度“双优”培育计划入选者|杨烽:怀揣赤诚之心,以党建“催化”科研活力

【编者按】为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同频共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发展高层次知识分子党员新路径,理学院党委于2019年推出教研序列教授“双优培育计划”,2022年5月,已选出第四批。为展现党性优、业务优的“双优”教研人风采,树立先进的党建、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典范,近期,理学院将推出新入选者系列访谈,一起倾听模范先锋的故事。


他瞄准基础学科研究,潜心研究,乐在其中;他巧用党建“软实力”,助推党建与科研同步向好;他润物无声,育人有心,厚植家国情怀;他是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助理教授、化学系第九党支部书记杨烽。


封面图.jpg


研无止境,乐在其中

山东大学化学基地班本科、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发表论文,以第二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Iijima奖、北京大学学生“五·四”奖章、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在他人眼中,杨烽是典型的学霸。他坦言,这一切都源于一路走来多位老师的引导。“其实我初中时候是个化学差等生,不喜欢上化学课。后来遇到了我的高中班主任,也是我的高中化学老师,是他启蒙了我对化学的认识。2011年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李彦教授多年的引导和指导下,逐渐体会到研究化学、挑战科学难题带来的乐趣。”杨烽说道,“李老师经常会与我们分享她对初心的理解,如果初心和选择之间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时,要倾听内心的声音,坚守自己最初的热爱和渴望。”在他看来,很多时候年轻人的焦虑不是问题有多困难,而在于没有把“我想做”转变成“我在做”,为初心而奋斗的人,往往内心是充实的。导师的言传身教在他每当选择困惑的时候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时,只有心中那份最深沉的力量能够指向正确的方向,所以杨烽从没有后悔选择化学作为自己的职业。


杨烽.jpg

杨烽(左一)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技术二等奖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杨烽看来,科研就是不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也需要和应用需求紧密结合。聚焦碳基芯片发展的瓶颈问题,他跟随导师一直专注领域内公认最具挑战性的碳纳米管手性控制合成研究。杨烽多次前往日本参加学术交流,日本是碳纳米管的发源地;在临近博士毕业时,他主动申请延期半年,在北京大学公派资助下前往日本东京大学进行访学,学习先进电子显微镜技术,为了能解决碳纳米管生长的复杂机理问题。“东京大学有着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显微镜,这些都是日本自主开发的电镜,当时挺羡慕的”。这段难忘的经历,也让他意识到在高精尖仪器制造上,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更加激发了他科技报国的热情。正是对微观尺度化学原位研究的兴趣,本着想做这方面研究的初心,他加入了南方科技大学。“科研无止境,需要坚持。我的博士论文是开展碳纳米管最难的研究课题,简单的问题早已被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能遇到最具挑战的科学问题也是一种幸运。”一提到碳纳米管,杨烽显得尤为兴奋。


碳纳米管发现者.png

杨烽与碳纳米管发现者Sumio Iijima教授


日本FNTG(Fullerene Nanotube Graphene)协会设立了以碳纳米管发现者Iijima先生名字命名的奖项Iijima Award (饭岛赏),旨在奖励在碳纳米管研究中做出杰出工作的青年学者;历届获奖者均为日本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青年研究人员,2018年委员会决定将第15届Iijima Award授予杨烽,奖励他在碳纳米管控制合成与原位机理研究中的贡献,这也是该奖第一次颁发给日本以外的研究者。


汲取红色力量,迸发科研活力

不久前,在学校召开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师生座谈会上,杨烽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发言时提出,要在教学科研中不断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思想。他表示,青年不能只关注个人的成长,要让家国情怀根植于心,心怀“国之大者”,这样未来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微信图片_20220608173346.jpg

杨烽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发言


杨烽是化学系第九党支部书记,“我仍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杨烽坦言。“虽然在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并没有担任过党内职务,只在班级里担任过组织委员,所以就经验而言,我是远远不足的。”党支部刚刚成立时,由于部分党员时常会出现开会迟到、参加活动不积极的现象,这让杨烽十分苦恼。后经过不断努力,如今他明显感觉到党员同志们的学习热情和观念意识有很大的提升,“除了在党员大会上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日常我也会不断引导大家要有自我学习的意识。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南,要用坚实的站位推动行动落实。”


微信图片_20220608172932.jpg

化学系第九党支部开展实践学习活动


化学系第九党支部里主要都是研究生、博士后党员,来自不同的课题组,彼此不熟悉,通常开会时氛围都比较沉闷。杨烽结合实际情况,经常向大家分享自己过去读研究生时的一些心得,尤其是自己在独立工作初期带学生的一些感悟。“在支部生活会上和学生互动,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比在办公室与自己导师交流更加轻松。这也是我作为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一些正能量故事去影响周围的学生。”“通过党建平台,我也在试着寻找一些不同研究方向的课题组之间交叉合作机会,让我们的党建工作从务虚走向务实,真正实现双融双促、同步向好。”杨烽补充道。


师者,传承者也

加入南科大后,杨烽获得了不少荣誉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Early Career Researchers for ECS等,此外,他还积极参加招生服务工作,获得了学校的招生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他笑着说:“入职后我参加了两年招生活动,第一年是出于好奇,第二年参加的时候就感到是一种责任和压力。江苏恰好是我的家乡,也是教育大省,我想尽己所能,吸引多一些家乡的优质生源来南科大一起奋斗。”


微信图片_20220608172953.jpg

杨烽与来自江苏省的学子交流


杨烽所教授的基础课程《化学原理》颇受同学们的欢迎,而他却说:“每学期评教还是有同学提出一些不足,需要不断改进。”每次结课后,他都会认真阅读学生们对他的评价,“知道问题所在,就想办法下学期去改变。上课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知识的传递、创新能力的培养。”杨烽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在学生阶段遇到了师德高尚的老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接受了系统的科研训练;工作后,得到了院系很大的支持,在疫情期间得以建立实验室顺利开展工作,以及学校的皮米中心和冷冻电镜中心配备着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实验设备。“趁年轻应该多尝试不同的领域,不害怕试错,心有远志而脚踏实地。身为人民教师,我想把我的“幸运”传递下去,向‘经师’与‘人师’迈进,努力成为同学们心中的好老师。“


“我很喜欢学校举办的各类大讲堂,有空我都会去听听,我也会鼓励我的学生们去听,去感受当代科学家们的家国情怀、科技理念等。”在支部会议或者课堂上,杨烽都喜欢给学生讲老一辈科学家舍小家为大家的攻坚克难故事,特别是当讲到“卡脖子”技术的时候,他都会给同学们讲老一辈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发现,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都很兴奋,我想这就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吧!”每当看到同学们脸上流露出的兴奋与敬仰,让杨烽更加坚定了自己将继续以这种方式传递情怀,“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将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传递到下一代学生的身上,让党建的“软实力”转化为科研发展的动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南科力量’。”


人物档案

杨烽个人照.png

杨烽

杨烽,2019年11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任化学系助理教授/PI,第九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碳纳米管结构可控催化合成、团簇表/界面与反应动态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在Nature等期刊发表论文47篇,独立工作以来,以通讯作者在Sci. Adv.、J. Am. Chem. Soc.、Adv. Sci.等期刊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