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理学院杨英杰、陈晓非在 Science发表关于流星撞击火星研究的评述文章

  • 南科大柳卫平团队与合作单位联合在nature发文揭示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理学院殷嘉鑫在Nature撰写笼目晶体综述

  •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 理学院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与师生分享学术之路

  • Nature发文!俞大鹏院士课题组联合团队发文展示量子纠错优势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党群园地

2020年“双优培育计划”获奖者李景治:筚路蓝缕坚持党建,在初心和使命中谱写事业新篇

【编者按】为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协同发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寻找解决发展高层次知识分子党员新路径,理学院党委于2019年推出教研序列教授“双优培育计划”,今年5月,已入选第二批。为展现党性优、业务优的“双优”教研人风采,树立先进的党建、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典范,我们将对五名获奖人进行专访。


入职南方科技大学(下称“南科大”)第一年,他牵头组建了学校第一个数学建模协会,开讨论班、邀请专家讲座。学校队伍参赛以来获得的最好成绩,出现在他带领的团队中。


身为数学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一直思考教研如何与党建相融相促:教研教授的党建工作如何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如何不生硬,做到润物细无声式地引导?


这位被学生评价为自带儒雅学术风范的70后教授,如今,已经通过了学校“非升即走”的PI制评价考核,获聘为长聘(tenure-track)教授。


今年5月,他入选了理学院教研序列教授“双优”(科研+党建)培育计划,成为本年度5位入选人之一。


他是南科大理学院数学系教授、数学系副主任李景治。


1  2017年,李景治认真听会。.jpg

李景治,数学系副主任、教授,数学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


“他穿一个带领的短衬衫,加一个西裤,腿很长,然后坐在那,把本(子)放在大腿上,就跟大家提问题。”


2020年夏,回忆起四年前第一次在内蒙古见到李景治的那一幕时,“儒雅的学术风范”不时从2016级数学系统计学专业学生康国钰的口中蹦出。


康国钰知道,那一年是南科大第一次在内蒙古招收本科生,自己即将成为入读南科大的第一批内蒙古学生。她不知道的是,眼前的这位老师,背后还有着许多故事。


时针拨回2012年,这年初,教育部同意建立南科大,并赋予学校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


那时,李景治刚回国一年。他在2009年于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获应用数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前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数学系做了2年博士后。此间,他的博士论文被香港数学学会授予最佳博士论文奖。2011年李景治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


2012年,南科大面向全球学术精英招聘PI制(Principal Investigator,独立课题组负责人制)教学科研序列教授的消息吸引了他。李景治发现,每位获聘者都可以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可以组建独立课题组,独立申请项目和经费,不必依附在大教授的团队。“新的学校、新的体制、宽松的环境、比较自由的氛围”,这对一直期待独立从事研究的李景治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我就毫不犹豫地过来了。”这年夏天,经过严格的应聘考核流程,李景治被南科大金融数学系(现为“数学系”)聘为副教授。


很快,他牵头组建了学校第一个数学建模协会。


数学建模协会前任会长、2013级本科生耿明萌大一时就参加了数学建模协会的活动,“当时学校的总人数很少,可能只有第一次活动人数上双了,少的时候也就三五个人。”实际上,到2014年春季,南科大的在校生共600余人。


李景治在当时的金融数学系任教,除了日常的《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他还给学生开展培训活动、邀请专家授课、赠送相关书籍……


时间的积累,转化出喜人的数据和成果。


现在,该协会已经有近300名学生参与。他们参加过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等在内的多个竞赛。学校的参赛人数和获奖比例每年屡创新高。获得的最好成绩,是在ASC18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中,由李景治指导,树仁书院2016级本科生团队排名第23位。



2  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留念。(右8为李景治).jpg

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留念。(右8为李景治)


坚持党建,探索“双优”路


类似的突破和探索并非只在专业上。


2015年6月,数学系成立。当时,学校要求教学科研序列教师一年承担2门课,教学序列教师一年承担4门课。但数学课作为理工科基础课,“当时老师少,教学任务压力大,在李老师的提议并带头示范引领下,他自己一年(上)3门课,数学系教学科研序列老师每年主动承担3门课,教学序列老师每年6门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数学系教学秘书曲媛回忆。


在李景治看来,“双优”培育计划的意义,正在于“树了一个典型,实际上就让其他的党员教授、老师也都以他们为标杆,向他们努力。”


同年,数学系党支部成立。当时,数学系的教师党员数仅有3位,李景治是其中之一,他担任了数学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相比没有专门的党员活动室、没有专门的党建秘书,教师党员比例严重偏低是更令李景治头疼的问题,“不愿意入党,或者嫌麻烦事儿多。”


同事、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副教授蒋学军也分析:“很多老师只做自己的研究,对其他不感兴趣。数学系的特点是外籍老师多,占40%,发展党员是挺难的。”蒋学军的党籍是在去香港攻读博士学位前办理的保留党籍手续,那时已经是预备党员身份,但之后党籍一直没有恢复。到南科大后,李景治帮助他办理恢复手续,回归党组织。


作为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年的独生子女一代,加之在国外做了两年博士后的经历,李景治对“回归本土”这样的字眼有了更多的情感寄托,而不仅仅是一个词语。


他希望自己能带动身边的老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就经常找同事们沟通,告诉他们其实入党跟教学、科研是和谐统一的。党员也得勤奋,后天的努力该有的都得有。很多党员也都很平和,很好相处,在我们身边都是普通人……很多人最后打消了一些顾虑。”


针对数学系教师的专业特点,如何开展党建工作?


李景治有自己的考虑,希望系里的党建工作由兼具专业学识和党员身份的人来统筹。数学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公认的难出科研成果,系里的老师科研压力大。如果不了解老师们的工作特性,不结合专业特点,贸然开展党建活动,难免引来抵触,沟通鸿沟会更大。


2018年,在李景治的动员下,蒋学军担任数学系第二任党支部书记(现为“数学系及统计与数据科学系联合党总支书记”)。


事实证明,李景治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2019年,蒋学军入选理学院教研序列教授“双优”培育计划。

2020年,蒋学军新发展了5位教师党员。“这是一个突破。”蒋学军说。


如今,数学系及统计与数据科学系联合党总支已经有近50位党员了。李景治对此感到欣慰:“现在年轻教师、博士后、博士、研究生、本科生慢慢入党进来了,我觉得挺欣慰的。特别是我们办公室的几个秘书都纷纷入党,现在全办公室除了一个,其他都是党员。”


党建工作的开展也需内外兼顾。去年9月,身为数学系副主任的李景治,还随同数学系系主任王晓明、党支部书记蒋学军,到惠州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开展高校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在建立长期交流机制、开展定期互访、建立专业方向层面的对接、开展党建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对党忠诚,踏实肯干,务实勤奋。”曲媛这样形容李景治。


3   2019年9月,李景治随同数学系系主任王晓明、党支部书记蒋学军,到惠州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开展高校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左排黑色衣服为李景治).jpg

2019年9月,李景治随同数学系系主任王晓明、党支部书记蒋学军,到惠州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开展高校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左排黑色衣服为李景治)


立足科研,牢记使命


于李景治而言,做好科研,是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最好的诠释。“我是科研为主,我科研做好了,其他事情我也就慢慢顺起来了。”


实际上,入职南科大的PI制教学科研序列教授都有着自身的考核压力。刚入职为“预聘”,三年一聘,最多经历两个聘期的考核,才能成为“长聘”教师。


来南科大4年,数学系及统计与数据科学系联合党总支宣传委员卢圣红深知老师们的科研压力,“每年考核,都会有一些(预聘)老师不得不离开。”


对于时间,李景治几乎是“苛刻”的。听说采访要约两个小时,他问:“太忙了,十分钟如何?问核心的。”学生课堂打断他提问、课后拖住他问问题,他从没说过“不”。


他的数学课很受欢迎。学生“抱怨”他的课堂占座“严重”,需要卡上一节课结束的点冲进去,否则前五排就没了。李景治笑称:“这才应该是南科大应有的学习氛围嘛!”


他善于鼓励。数学系刚成立时,实验室还未建成,他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没有泡过图书馆的生活算不得大学生活。”


对于学生,他从不吝啬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了解到应用数学专业的大三学生想专心学术,他给出建议:参加高校夏令营,尽快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潜心挖掘下去。听说有学生决定考研,他鼓励支持:从现在开始准备,数学科目刷题备考,政治科目培训班短平快。数学系也会开设相应的考研培训班支持考研。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他研究反问题理论与计算方法、形状优化与微分形式统一理论、科学计算、有限元方法。尤其发展了微分形式下的Stein延拓定理,在数学物理反问题中的反演成像理论与算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包括CMP、IP、SIAM系列、JFA、JDE、Numer Math、JCP等)上发表的70多篇论文,均被SCI收录。他还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了1项国自然重点项目……


他也常到国内各大高校作学术报告,开展学术交流。网络搜索“李景治”,除去个人简介页面,大多与“李景治应邀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有关。


2018年,对于李景治而言,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人生进入不惑之年,事业上也有了新突破。这一年,是他入职南科大的第6个年头,他通过了南科大PI制教学科研序列教授的评价考核。这意味着,他获聘为南科大的长聘教授。此前,他已经获得过南科大的“优秀科研奖”和“优秀导师奖”。



4  2019年9月5日,2019级新生专业通识教育暨专业介绍会上,李景治进行专业介绍发言。.jpg

2019年9月5日,2019级新生专业通识教育暨专业介绍会上,李景治进行专业介绍发言。



不忘初心,心怀感恩


李景治称自己与南科大是“以此为家”的关系。


8年的时光足以了解彼此。李景治见证了南科大新校园的启用,见证了在校生人数从数百位到如今数千位的变化,见证了数学系和理学院的成立,也见证了理学院党委的成立,“使得我有了越来越强的归属感,就以此为家了。”


早在2015年,李景治就被学校树德书院聘为学术副院长,兼任书院导师,分管部分大一大二学生,在选课、生活、思想、科研等方面给予“家长式”的指导。当时,康国钰的书院导师正是李景治。


书院导师组织学生活动如何创新形式?如何深入?


李景治与其他导师合作,将各自带的不同年级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通过爬山、看电影、茶话会、开讨论班等形式交流,了解每位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困惑,增进感情。对此,康国钰和同学们形象地称之为“联合小分队”、“爬山外交”。


如今,康国钰已成功保研,今年9月,她将就读于南科大理学院数学系统计学专业研究生一年级。


书院导师李景治对她而言,更多是“一种启蒙,在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当时可能没有觉得什么,后面会发现这个东西在慢慢地生根发芽,它影响着你,是潜移默化的。比如李老师对我们生活、心理上的关照,治学态度上的影响。”


类似的影响不止康国钰感受到。有本科学生沉迷游戏,他苦口相劝:“你要常常回忆自己的导向性、回忆初心。你将来要做什么?你看你十年寒窗苦读了,不就到这来?现在能够进一步深造,或者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够对得起父母,这是最低要求了。最高要求就出国深造或者读研究生。”


派学生出去访问或学习,他也像家长对待即将远行的孩子那般嘱托:“这是理学院的项目资助你们去做这个事的。”他希望引导学生思考是谁在培养他们。“去体会、去感恩,知道这些钱从哪儿来,通过这样一个项目的资助,让学生慢慢形成归属感,向党组织靠拢。”


李景治坦言,自己“比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然后是他的兴趣和勤奋。天资有时候不是很重要,但关键是勤奋和后天的努力。这就跟做党员一样,你得勤奋。”


面对多变的时代,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李景治用“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理念教育学生,“做人就是勤奋再勤奋,因为现在社会科技进步太快,很多人的精力被吸引到其他方面去了,希望他们能够专注下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沉下心来把自己的底层逻辑打好。”


采写:钟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