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理学院杨英杰、陈晓非在 Science发表关于流星撞击火星研究的评述文章

  • 南科大柳卫平团队与合作单位联合在nature发文揭示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理学院殷嘉鑫在Nature撰写笼目晶体综述

  •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 理学院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与师生分享学术之路

  • Nature发文!俞大鹏院士课题组联合团队发文展示量子纠错优势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2021年“双优培育计划”入选者 | 杨将:在摸索中塑己育人,做一颗有用的“螺丝钉”

【编者按】为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协同发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寻找发展高层次知识分子党员新路径,理学院党委于2019年推出教研序列教授“双优培育计划”,2021年5月,已入选第三批。为展现党性优、业务优的“双优”教研人风采,树立先进的党建、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典范,我们将对2021年的4位入选者进行专访,并在理学院官网、官微推出2021年“双优培育计划”专栏,敬请关注。

 

2018年,南科大数学学科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

2019年,南科大杰曼诺夫数学中心成立,数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

2020年,数学与应用数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南科大数学学科入选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A级榜单;

自从他2017年从海外归国,加入南科大数学系4年多以来,他积极参与了数学系激动人心的发展崛起,为南科大数学学科建设和数学英才的培育做出了贡献。

他是理学院数学系副教授、数学统计联合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杨将。

 

94f1adac83116dce43d17d1d150285e.jpg 

杨将

 

回归本土,深耕数学

2021年7月30日,杨将应约接受了采访。他刚从北京返程,作为邀请报告人参加了一场为期4天的计算数学领域的研讨会。采访前他略显疲惫,但谈起自己的工作,聊起学生他依然神采奕奕。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回国从教4年,他一直以一名合格党员要求自己,奔波忙碌,投身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如今,他已是南科大数学系深受学生喜爱的青年教师,并已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和深圳市孔雀人才B类计划。


2010年,杨将从浙江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后直博进入了香港浸会大学深造,他的导师正是中科院院士,时任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院长,曾任我校副校长并现任我校杰曼诺夫数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汤涛教授。出于对数学学科的热情和对前沿研究的探寻,毕业后杨将选择了远渡重洋,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后,继续在应用数学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在国外的3年里,杨将持续关注和研习计算与应用数学,对数学的兴趣与日俱增。而尽管已身处国外顶尖高校,杨将却并没有要留居海外的意愿,他时刻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只想把所学早日带回国内,投身中国的数学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2017年7月,也就在回国后的第二个月,杨将正式加入了南科大数学系。虽然当时南科大建校还不到10年,但经过此前的两次访问及相关新闻报道,杨将已被这所年轻大学的办学理念、学术氛围和师资力量所吸引,“能跟众多学科领军人物在一起工作交流,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我的导师汤涛教授也在南科大,他一直是我的榜样,现在我们还保持着学术合作,也一起完成了许多研究工作。”


在杨将看来,自己在南科大数学系的日子充实且满足。作为计算数学与应用数学方面的青年科学家,他承担了系里计算数学方向两门基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偏微分方程和数值分析。他清楚地记得,4年来这两门课加起来自己已经上过9次了。尽管教学内容循环往复,杨将对备课却丝毫不马虎,每次都会花至少半天的时间总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调整讲课思路并手写讲义,讲课内容如今他都能脱稿而出。“系里给我安排的这两门课我非常满意,是我非常喜欢讲的内容。对我自己来说也是教学相长吧。”

 

032ec48c2812f6cc3a4ffbfe195a76f.jpg 

杨将办公室白板上的一些备课笔记

 

杨将教学格外用心,他肯动脑筋研究不同课程、知识的教学规律,并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杨将认为,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不进去、学不好是因为不知道所学有何用处,或者只想寻求捷径和技巧。因此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杨将会着重展现课程的意义和应用,带学生了解知识全貌,而非一味传授解题相关的分析技巧。为了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加深他们对课程的理解,他还会自己设计各类project开展训练。除此之外,杨将还有意识地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课堂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帮助他们消除错误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从专业学习到传授解惑,杨将已在数学领域深耕了15载有余,在他看来,培养对于一门学科的兴趣就是要不断肯定自己的价值,寻找工作的意义,这也是他一直对学生的嘱托。不少数学系学子回忆起当初与数学的结缘,都觉得是杨将老师的课擦亮了一束火花。

 

克己奉公,甘之如饴

来数学系4年,杨将最高兴的就是能参与和见证数学系的发展壮大。“我们数学系每年都有一个大的跨步”,谈到这里,杨将如数家珍,满是自豪。作为系里的青年科学骨干和一名优秀党员,他积极投身于系里和学校各类学科及科研平台建设,如今他既是南科大杰曼诺夫数学中心兼职副教授和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的成员,也是广东省计算数学与新材料设计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此外,他还参与了系里联培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申请以及应用数学学科建设。虽然当时他入职时间不长,但为了撰写好申请材料,杨将会积极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以及收集和贡献申请相关的材料,为前期工作做了很大的付出。在他的参与下,数学系学科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南科大数学与应用数学成功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917e9ec17fbaa03808a5c87d571333d.jpg 

杨将在数学系专业推介会上介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在热心公共服务的同时,他对科研的追求也丝毫不放松。如今,杨将已累计发表SCI&SSCI论文20余篇,2019年他在能量梯度流模型稳定数值计算方面取得的关键进展发表在了应用数学顶级期刊SIAM Review上,引起广泛报道和关注。


在杨将眼里,数学是一门多分支的学科,但各分支之间是相互交融的,应用数学就要多关注研究的应用背景、应用意义。他经常教导学生“二要二不要”:要甘于坐冷板凳,要广泛关注前沿的研究及其价值意义;不要闭门造车,不要拿发文章作为做研究的终极目的。尽管工作繁忙,杨将依然会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与每个学生一对一交流,办公室的白板上除了备课和草稿笔记,就是他为学生答疑时的手推公式。他带的第一届4名本科生中,1人保研本校,1人直博本校,1人保研西安交大,1人直博美国普渡大学。

 

291619679582673422.png 

杨将(一排右一)与部分2021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选手合影

 

化身“头雁”,身体力行

作为一名拥有12年党龄的党员,杨将承担起了理学院数学统计联合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并切实发挥起了双带头人的作用。在党建工作上,他倡导“两走”,一是走出校门,而是走进我党。任职以来,杨将多次带领和组织支部与惠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中山大学数学系等高校开展交流,共同探讨党建工作、支部建设,并分享交流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为数学系建设汲取了不少先进做法。

 

赠送校盘.jpg 

杨将(右二)为中山大学数学学院赠送我校校盘

 

此外,他尤为重视自身以及支部党员的党性锤炼,始终思考如何发展海归党员,吸引更多高知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尽管平时教学、科研工作繁忙,他也尽可能每年组织支部去湖南韶山、广州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基地交流学习,参加学校组织的国情党史教育培训,并在“学习强国”上补充学习,汲取精神滋养。在杨将看来,“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凝聚共识”是磨砺党性,更是让更多海归人士认识到我党优势并愿意融入党员群体的重要路径。



22ce0b3ac32ab691c3060bce598577f.jpg 

杨将(前排右五)与数学统计联合教职工党支部党员在韶山毛泽东广场留影

 

回首在南科大的四年,杨将觉得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摸索”。学校的环境在变,制度在变,但作为一所具有全新办学理念的高校一切都在摸索中完善,在这样的基调下,自己也在摸索中前进,摸索如何更好地讲好数学,做好科研,如何发挥好带头作用加强党支部建设。在数学系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中贡献自我,他甘之如饴。

 



采写:王珮

部分图片源于南科大数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