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理学院杨英杰、陈晓非在 Science发表关于流星撞击火星研究的评述文章

  • 南科大柳卫平团队与合作单位联合在nature发文揭示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理学院殷嘉鑫在Nature撰写笼目晶体综述

  •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 理学院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与师生分享学术之路

  • Nature发文!俞大鹏院士课题组联合团队发文展示量子纠错优势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深圳特区报 | 全国人大代表方复全:“教育需要更淡定”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当晚,正在北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数学系讲席教授方复全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今年,他为全国两会准备了关于基础科学研究以及教育的建议,他认为,深圳应加大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投入,建设若干高水平基础科学研究平台,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建设。


5471fd0efede532803ff9295bc96f697.png


方复全指出,此次参加全国两会,他准备了两方面的建议:一是以基础科学平台建设为抓手,高质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二是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列入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的重大举措,是打造国家科技战略力量的重要抓手。粤港澳大湾区要落实这项重大任务,这就要求这一地区要建立完整而有机的创新体系,有上、中、下游互相衔接、贯通式的研究平台集群。基础研究应该作为重点、作为抓手,把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串联起来,才能建成合格的国际一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议深圳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发挥我市在技术创新、技术落地、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建设,打牢基础科学根基。”他表示。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的方复全认为,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国应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他表示,科研需要“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教育同样需要有耐心,只有建立立足长远、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才能让大学踏踏实实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培养杰出人才,来推进大学的建设。“教育需要更淡定。”他说。

“教育不能与科技创新割裂开,如果没有优质的教育,谈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和大学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只有高等教育打下了深厚的根基,才能培育出源源不断的人才。”方复全表示。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方复全尤为关心重要科技领域可能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他说,政府应加大基础学科方面的投入,给科研工作者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克服“卡脖子”的问题。对深圳尤为如此。

“深圳是一座创新型的城市,在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上有很强的优势。希望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上,深圳的胆子更大一点、步子迈得更快一点,始终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领域的先行示范地。”他告诉记者。

在方复全看来,相比北京、上海,深圳的基础研究积淀不多,未来仍大有可为。由他担任主任委员会主席的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于去年年底揭牌。这是深圳首个国家级数学中心。方复全介绍,正式挂牌后,目前中心已经启动了多个项目,例如有一项成像检测技术如今已经应用到相关产品中,技术指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希望将来能将其建成国际一流、有重要影响的顶尖数学中心,为深圳的科技创新发挥更大的作用。”方复全充满信心。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韩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