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理学院杨英杰、陈晓非在 Science发表关于流星撞击火星研究的评述文章

  • 南科大柳卫平团队与合作单位联合在nature发文揭示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理学院殷嘉鑫在Nature撰写笼目晶体综述

  •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 理学院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与师生分享学术之路

  • Nature发文!俞大鹏院士课题组联合团队发文展示量子纠错优势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党群园地

2020年“双优培育计划”获奖者姬生健:在党性锤炼中厚植教学科研新动能

【编者按】为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协同发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寻找解决发展高层次知识分子党员新路径,理学院党委于2019年推出教研序列教授“双优培育计划”,今年5月,已入选第二批。为展现党性优、业务优的“双优”教研人风采,树立先进的党建、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典范,我们将对五名获奖人进行专访。

 

2014年6月初入南科大,如今已六载有余。从身处异国他乡到毅然回国南下,从南科大第一位发展入党的高层次人才到生物系党总支纪检委员,从北大研究生“学术十杰”到南科大生物系副教授,姬生健用实际行动放大了植根党性与教学科研双融双促的可能。


向党组织靠拢,用知识反哺国家和人民

姬生健是山东人,1998年在烟台大学本科毕业后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继续为期五年的硕博连读。在此期间,他在导师朱玉贤院士的引领下潜心植物科学研究,屡次取得突破性成果,荣获北京大学第五届研究生“学术十杰”的称号。这是北大研究生的品牌奖项,每年从全体硕博研究生中择优选拔,理工科生里只有五人能获评(还有文科5人,另外医学部单独评选5人)。“虽然没什么奖励,只有一本证书,但证明了我们几个是那一届学术研究做的最好的研究生。”谈到当时的情景,姬生健老师一脸自豪。

当时的北大以本科生为党员重点发展对象,作为研究生,姬生健一直以科学研究工作为重心,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实验室里,但即便如此,他的内心也有一份入党的心愿,不久就向学院党委提交了入党申请书。遗憾的是,等走完基本流程,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却快毕业了,就要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博士后。2003到2014年间,姬生健先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和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和工作,十一年下来他适应融入了美国的科研和生活,但也始终惦念着故乡和祖国。谈到为何回国,他的回答是:这是作为中国人一种本能的选择。“在国内的时候可能感觉不到,因为身边都是自己人,但在国外形势环境就要复杂得多,一些抹黑中国、抹黑华人的言论时不时就能看见,这时候就会本能地为国家解释和辩护。当然了,我们都是在中国成长和受教育,大家都是非常爱国的,学成后还是想把知识带回国家,给我们自己培养下一代。如果有机会回国服务,我想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这样的选择。”

2014年,姬生健辞去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工作来南科大任教,不久就再次提交入党申请书。在南科大党委和生物系党总支的关心和感召下,2017年10月,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并在次年作为高校青年英才前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研修班学习。在他看来,向党组织靠拢就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锤炼党性就是磨砺自己为国家、为学校服务的意识,知识分子就是要用知识反哺国家和人民。

中央党校“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专题研修班--姬生健作为纪律委员参加班委会.JPG

参加中央党校“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专题研修班期间姬生健(左二)作为纪律委员参加班委会

 

以党员身份为标杆,教学科研率先垂范

2014年来南科大之前,姬生健先后收到了南京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抛出的橄榄枝,但地处深圳的南科大的新式高校模式和理念对他颇有吸引力,加之学校海归人才众多,工作、思维氛围更容易适应,他便毅然决定南下,来到南科大生物系成为一名副教授。当时的南科大成立不过三年,实验室更是一个个空房间。回想那些“白手起家”的日子,姬生健感慨颇深:“刚来的时候学校还在发展和完善中,很多东西都在磨合和摸索,我们也刚开始筹备实验室,开设新课,经历了很长一段成长期。现在学校制度建设、人才引进都越来越好了,我们实验室也在平稳运行。”见证南科大和生物系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姬生健一路走来付出良多。

2017年,姬生健副教授进入入党的最后阶段,而当时他正担任生物系首任科研和研究生事务副系主任一职,具体负责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申报工作,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事务三头重。在校领导的坚强领导和生物系全体老师的支持下,生物系学科申报紧张进行。姬生健当时具体负责和组织申报工作,经常加班撰写、修改申报材料。因为工作繁重、压力大,最后身体吃不消,去医院打了一星期的吊瓶,那段时间同事们看见他都说他瘦了好多。暑假在井冈山参加国情党史培训期间,因为省教育厅紧急要求补材料,他不得不提前结束行程,赶回学校。在被问及管理服务和党务工作是否耽误了教学科研工作时,姬生健笑了:“的确,当时付出了很多,但这些都是值得的,硕博点申报是生物系也是学校非常重视的事情,是当时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换个角度考虑,它就是在考验党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

2018 优秀行政服务奖合影.jpg 

2018年南科大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姬生健(左二)获“优秀行政服务奖”

 

在姬生健副教授看来,高校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跟教学科研是相互融合的,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主,党建工作则能起到引领和支撑的作用,既为人才培养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也能让科学研究人员知国情、明方向。“党员就是起一个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队伍里作为教授,教学科研要做好;在教授队伍里作为党员,党务工作也要做好。党员身份对我自己是一个鞭策,起到严格要求自己的标杆作用。”

姬生健老师是神经生物学和脑科学研究专家,近年来一直主攻RNA修饰调控神经发育功能的研究。最近两年姬老师课题组发表的两篇论文分别第一次报道了RNA修饰调控神经元轴突内的局部翻译和轴突导向,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在教学工作上,姬生健老师也一直以党性先锋意识率先垂范。今年生物系十佳毕业生里有三个来自他的课题组,他带的四名本科毕业生将分别前往港科大、港中大、丹麦奥胡斯大学等攻读博士学位。去年他带的本科毕业生李欣蓓拿到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offer,也是南科大第一批拿到这所名校offer的学生之一。在培养学生上,姬老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用他的话说,就是启发式、激励性、紧贴科研实践的教学法。“神经生物学是比较新的学科,它的发展是很多神经科学家做出的重要、经典实验推动的,所以在实验室里我就会启发学生,如果你在这个情境里,你能不能想到类似的实验。另外我会找一些最前沿最新的科学文献让学生去研读,让他们知道现在科学界在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因为生物科学它是实验科学,所以一定要启发学生勤思考,多动手。”对于出国深造的学生,他也有一些期盼和嘱托:“我告诉过他们,不能为了出国而出国,你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去了以后要充分利用机会。之后我还是希望他们学成归国。现在国内发展越来越好了,科研条件、水平也越来越好,这也是很多海归人才回国发展带来的结果,我们当时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3W6A9088.jpg

姬生健和学生们

 

 2016 书院优秀导师.jpg

2016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姬生健(右三)获“优秀书院导师”

 

 

身体力行,为厚植红色力量建言献智

作为生物系党支部成员,姬生健老师一直为系里党建工作尤其是发展海归等高层次人才入党方面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在他看来,海归高层次人才长期的国外求学及科研经历使他们养成了一心搞科研,不关心政治的习惯,加之国内人才引进计划多以科研成果为考核标准,他们在政治上的追求就略有欠缺。而由于在海外生活时间较长,思维方式会有变化,发展海归等高水平人才入党绝不能用纯粹的政治灌输。“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力量,就要带他们去体会,可以是国情党史的学习,可以是实地考察,要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增强认同感和共鸣感,才能让他们一起走这条路。此外,党建和科研可以一起抓,双融双促,就比如我们的‘双优培育计划’。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加入党组织不会耽误科研工作,追随党是一件正确的事。”

 

 


 通讯员:王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