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理学院杨英杰、陈晓非在 Science发表关于流星撞击火星研究的评述文章

  • 南科大柳卫平团队与合作单位联合在nature发文揭示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

  •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 理学院殷嘉鑫在Nature撰写笼目晶体综述

  •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 理学院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与师生分享学术之路

  • Nature发文!俞大鹏院士课题组联合团队发文展示量子纠错优势

  •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党群园地

专访“双优培育计划”获奖者田瑞军:科研工作应更好地服务人民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名基层党员,有责任身体力行,做好本职工作,有对党的信仰,拥护党的领导,认同党领导中国的优越性、必然性,为国做一些贡献。”

——田瑞军

 

1.png

采访田瑞军老师


田瑞军,2014年4月加入南科大化学系。入职以来,他潜心科研和教学工作,在SCI学术期刊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近期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胰腺癌相关蛋白质组学文章,为解决世界性的重大科学难题做了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此外,他还从无到有搭建我校高分辨质谱平台,并长期维护平台对我校科研的高效服务,为我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他还具有18年的党龄和丰富的基层服务和管理经验,在加拿大完成CIHR博士后研究回国后,他选择第一时间恢复党组织关系,积极参与党建活动和党性培训,努力以共产党员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在各项科研、教学工作中争先创优,2017年当选我校第一次党代会代表,曾获得“2017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度青年科研奖”、“2015年度招生工作先进个人”、“深圳国际友城大学联盟项目组优秀工作人员”等多个奖项。


回忆起初来南科大任教的情景,田瑞军笑言,他与深圳很有缘分,第一次来深圳就对这里非常感兴趣,想把家安在这里。由于非常认可南科大的办学理念、朱清时校长的干劲和学校创业的氛围,5年前他毅然放弃国内一所著名大学的offer,选择在南科大任教。那时南科大才刚成立不久,无论在教学声望还是办学条件上,那所大学都能为田老师提供看似“更好”的条件,但他还是敢为人先,坚定地选择了南科大。5年后的今天,他很感恩学校对年轻人的重视和学院的培养,学校提供的启动经费支持、学院鼓励交叉融合的氛围让他的科研事业在南科大快速发展起来,如今他的科研成果越来越丰硕,学术成绩越来越突显。谈及这段历史,田老师颇为感慨,他说道,“科研工作方面,如果我当时选择了另一所高校,现在可能没有发展的这么好,这主要是因为南科大的机制、体制真的让年轻人能够独立起来,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研究。”

 

八年研究 助力解决科学难题

2019年4月,田瑞军团队与美国Salk研究所Tony Hunter院士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助力癌症之王——胰腺癌的精准治疗。在访谈的过程中,田瑞军老师透露出该研究耗时长达8年,他也感叹一路走来“九死一生”,实属不易。据他讲述,这个项目最早可以追溯到他在国外做博士后的时候。能够将这一项目带回南科大继续研究,合作者美国科学院院士Tony Hunter正是看中南科大团队迅速搭建的速度和保持一流科研水平的能力。这也得益于学校早期搭建起来的以质量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考核体制,破除了很多传统高校对论文数量有硬性要求的局限性,没有让他急于求成。这使得他敢于去做一些开创性的研究,把他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同时,他也得益于理学院鼓励学科间交叉融通的学术氛围,该研究涉及到化学学科和生物、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2.png

田瑞军老师在实验室工作


除了胰腺癌相关蛋白质组学文章外,田瑞军来南科大后还发了20多篇SCI文章,无论在论文数量上,还是在论文质量上,都为我校科研工作做出了贡献。谈及在科研工作中的心得体会,田瑞军认为,做高质量的科研工作,以下三个因素相当重要。


一是,要凭兴趣去选择研究方向,要紧跟国际前沿做探索性的研究,而不能随大流,做雷同性研究,亦不能局限于国内的小圈子。


二是,要做交叉研究,创新型的研究多来于此。田瑞军是属于化学系的,但是从事不少与生物、医学方面交叉的研究,胰腺癌相关蛋白质组学成果也体现出多学科交叉融通的潜质和魅力。据悉,自2015年起,他就是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人民医院的客座教授。同时,他也是广东省细胞微环境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的核心成员之一。


三是,要做应用性比较强但不一定是能赚钱的研究,建议大家多去做能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社会难题的研究。据悉,在经过技术的进步,其他癌症的死亡率有下降趋势的大背景下,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却明显上升,5年内的生存率为5%左右,是目前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被称为“癌症之王”。田瑞军用耗时长达8年的科研成果助力胰腺癌的精准治疗,这是他对解决世界性重大社会难题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他在践行中共党员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个贡献。

 

十八年党龄 紧跟党和人民的步伐

尽管承担了较为繁重的科研、教学和学生工作,田瑞军依然紧跟党的步伐,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200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他已有18年的党龄,早在高二的时候就已是入党积极分子,大三成为预备党员,在大四毕业前正式转正,自此他一直保持着党员的身份,并积极参与党组织生活,直到他出国学习才暂时中断党组织关系。回国入职南科大后,他第一时间就恢复了党组织关系。


尽管田老师是在本科毕业前才正式转正为中共党员,但是丰富的学生干部经验让他很早就走在服务人民群众的道路上。据田老师透露,他从小学到大学都是班级的班长,大三时他还去北大学习过一段时间,也担任了那个班的班长,在大学期间还是学生会的主席,有着很多的基层服务和管理经验。在中科院读博期间,因想沉下心来做研究,他谢绝了做学生会主席的机会,但依然保留了团委宣传员的身份,在这期间也接受了较多的党性训练。在问及为何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他直言,正是这些为人民服务的丰富实践经历让他尤其想加入中国共产党。


然而,出国学习近六载,期间中断了他的党组织关系。他认为,出国的那段期间是最能考验他党性的关键时期。由于他十分认可党领导中国的优越性和必要性,认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他也积极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因此他回国后第一时间就把党组织关系恢复过来。他直言,繁重的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偶尔会让他错失一些参与党组织生活的机会,但他每年都不会错过党组织的重要活动,例如,党委选举、改选投票,各项党性培训等,也会主动去做学习强国进行理论学习。

3.png

田瑞军老师当选2017年我校第一次党代会代表


除了努力参与学校党建工作,田瑞军还积极探索党建与科研工作的融合,从无到有为我校搭建高分辨质谱平台,不仅对我校的科研工作大有裨益,还对我校响应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对深圳生命信息和生命医药的研发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南科大的高分辨质谱平台已是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系统里大家公认的最好的平台之一,港大、港科大、北大等高校均认可该平台的水平,纷纷前来预约或合作。尽管这些平台的建设、跟进、咨询服务等需要很多的工作量,这些工作目前还比较少纳入科研工作的考核指标中,更多地是不计得失,服务师生,服务学校。对此,田老师却甘之如饴,“科研工作就应更好地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