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南科大何佳清团队通过捕获的空穴释放和赝纳米结构巧获高性能热电材料
南科大林君浩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二维全有机钙钛矿晶体,揭示其超低电子剂量有机官能团结构表征
理学院院长俞书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原创成果和技术的诞生地
5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齐飞应邀做客理学院第153期科学大讲堂,以“火焰中的物理化学”为题,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其课题组在过去二十余年里开发的燃烧诊断技术及其应用。南科大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俞书宏及百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讲座现场
齐飞以火焰的科普视频为起点,对火焰的种类进行了引申,深入探讨了火焰中发生的反应动力学过程。燃烧过程的复杂性在于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并释放出来,这一过程涉及众多物理与化学反应的相互作用。在讲座中,他特别强调了燃烧测量方法的重要性,包括直接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从而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对燃烧诊断方法全面的了解。
齐飞作报告
质谱燃烧诊断技术作为讲座的重点之一,齐飞介绍了质谱诊断中的两种主要方法:光电离和电子轰击电离,特别是光电离方法因其对电离产物选择性的特点而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际案例,齐飞教授分享了如何利用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结合准离子阱技术和超声分子束取样,对燃料的热解、氧化和火焰进行深入研究。
齐飞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而且还为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和燃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他在讲座中指出设计一个高精度、时空分辨的多场同步测量方法的重要性与难点。针对这一难点,他提出的基于激光和成像的火焰诊断新方法,实现对火焰3D、t-3D流场、温度和组分同步测量。对提升燃烧效率和稳定性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
在问答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就火焰中的物理化学相关问题踊跃提问,齐飞给与了详细解答。
讲座最后,杨学明为齐飞颁发理学院科学大讲堂荣誉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