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发表高熵热电材料研究论文
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等在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前沿灼见向未来——“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学术报告会在南科大召开
理学院范靖云课题组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Science发文!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Nature+1!化学系刘心元团队在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理学院林君浩团队合作在Nature发表有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合成与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南科大刘心元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理学院刘柳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
南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文 提出耐疲劳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策略
理学院刘畅、刘奇航课题组在Nature发表反铁磁材料自旋劈裂行为的研究成果
杨学明院士团队合作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成果登上Science
南科大何佳清团队通过捕获的空穴释放和赝纳米结构巧获高性能热电材料
南科大林君浩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二维全有机钙钛矿晶体,揭示其超低电子剂量有机官能团结构表征
理学院院长俞书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原创成果和技术的诞生地
日前,台湾清华大学教授陈建添应邀来访我校,并做客理学院第106期科学大讲堂,以“New Dimension of Vanadyl Species Catalysis in Radical Type Cross Coupling Reactions(氧钒错合物催化自由基型交叉偶联反应之新思维)”为题,为学校师生带来精彩讲座。讲座由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理学院副院长、讲席教授张绪穆主持。
讲座中,陈建添首先介绍通过VO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活性,在室温下将三氟甲基和羟基/氨基羟基合成基团直接引入对映选择性高的烯烃,由此可以实现前所未有的四组分耦合(两个烯烃分子,CF3自由基和NOPI),这样一些重要的药物(如:抗惊厥、抗肿瘤药)和候选农药能很容易合成获得。他提到,Seiji Mori教授团队通过量子力学计算证实了不寻常的氢键和非经典弱化学键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包括VO和富电子氟原子,苯基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发现水杨苷配体上的取代基控制着对映选择性。由于不同的作用机制,目前VO介导的催化显著的打开了将烯烃不对称交叉耦合应用于对铜和铁催化具有独特互补烯烃的新入口。
陈建添分享最新科研进展
随后,陈建添介绍了几种2-和1-取代,3-hydroxy-1,3-quinazolin(di)ones被用作手性甲氧基钒配合物催化苯乙烯不对称1,2-羟-三氟甲基化反应的自由基俘获剂。他分享了最近自己团队成功用TBHP作为自由基引发剂,在非常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获得了对映选择性的1,2-烷氧基膦酰化乙烯芳烃,其ee高达95-96%,并系统地研究了催化剂和溶剂对不对称诱导的影响。
在问答互动环节中,在场师生就氧钒错合物催化自由基型交叉偶联反应之新思维踊跃提问,陈建添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
颁发荣誉证书
讲座结束后,张绪穆为陈建添颁发了理学院科学大讲堂荣誉证书。